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电生理变化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继而引发了基底神经节的紊乱,造成了一系列的PD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和运动迟缓等。临床上治疗PD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者是左旋多巴来补充DA能神经元,但是长期的使用造成了很多副作用,而且很多非运动性症状没有得到缓解,例如步态失衡和姿势不稳等。近年来,临床上通过低频深部脑刺激术来刺激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PPN)改善这些非运动性的症状,因此PPN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PPN是一个神经化学递质异质性核团,包含许多神经递质类型的神经元,但是关于PD状态下PPN的不同类型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变化以及PPN电生理特征的变化与自身组织学特征的联系是尚不明确的。基于此目的,本实验将电极植入到PPN中,采集对照组大鼠和PD模型组大鼠(实验组)在清醒静止状态下PPN神经元的电信号用来分析该核团的电生理变化。同时为了明确PPN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变化,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来分析神经元的损伤情况,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按照电生理特征将PPN内神经元分为三类且通过近细胞共定位确定为胆碱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 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2)在PD状态下,PPN中三种类型神经元放电率均增加,其中谷氨酸能神经元变化最明显。在锋电位和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的相关性结果中,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损伤后,胆碱能神经元的同步化水平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GABA能神经元的同步化水平在低频段发生显著性增强,谷氨酸能神经元相位锁定在PD的标志性病理beta(12-30 Hz)频段。说明PD状态下谷氨酸能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变化最明显。(3)组织学结果表明PD模型大鼠中PPN内的三类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损伤侧,胆碱能神经元胞体面积减小,GABA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而谷氨酸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的同时神经元胞体发生了萎缩。说明谷氨酸能神经元发生了最明显的形态学的变化。该部分的实验结果证实了 PPN内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极大可能是由于形态学的显著性变化引起的,但是电生理变化还可能是PPN接收的投射的变化造成的。已知PPN与基底神经节的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的核团以及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均有纤维联系,因此基底神经节和M1的异常活动均有可能导致PPN电生理活动的变化。基于此,进一步探讨了基底神经节的两条通路以及M1的活动在PPN的电生理特征变化中起到的作用。在对照组大鼠和PD损伤组大鼠的PPN和M1同时植入电极,在静止状态和跑步机运动状态下对大鼠进行D1受体阻断剂SCH23390和D2受体阻断剂Raclopride的干预,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在PD模型大鼠中,PPN的beta频段(12-30 Hz)的能量显著升高。在静止状态下,药物干预阻断直接通路或者间接通路均可以模仿由于DA能神经元损伤而引发的该频段异常振荡活动,在运动状态下,药物干预阻断直接通路或间接通路对PPN的beta频段并未起到明显的作用;当大鼠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在PD损伤组大鼠中,SCH23390阻断直接通路造成beta频段的活动持续保持在异常升高的能量值范围,而Raclopride阻断间接通路逆转了 beta频段的异常升高活动,并回到了正常值的水平。(2)在PD模型大鼠中,M1的beta频段(12-30 Hz)的能量显著升高。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药物干预阻断直接通路或者间接通路均可以模仿由于DA能神经元损伤而引发的该频段异常振荡活动;在静止状态下,在PD损伤组大鼠中,Raclopride阻断间接通路逆转了 beta频段的异常升高活动,并回到了正常值的水平,在运动状态下,阻断间接通路并未改变beta频段的异常升高活动。(3)当大鼠处于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时,6-OHDA损伤后PPN和M1之间的LFP相关性在beta频段显著增强,这种变化可以通过阻断间接通路后得到逆转。综上所述,在PD模型大鼠中,PPN谷氨酸能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变化主要集中在病理的beta频段(12-30 Hz),beta频段也是PD标志性病理频段,而且该类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在损伤后发生的变化最明显,证明了电生理特征变化与形态学变化联系紧密。随后通过药物干预,阻断了直接通路或间接通路情况下,PPN自身的LFP与PPN和M1之间的LFP相关性都表现出了 beta频段的异常活动,当阻断间接通路后对这种异常变化起到了逆转作用,证明了 D2受体介导的间接通路在6-OHDA造成的PD模型中对PPN的电生理特征的变化扮演主要角色,进一步证明了 PPN的电生理变化的神经环路调控作用,为PD的发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准确把握中国住房价格波动规律,需要深刻理解存量住房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其中,房地产交易税是影响存量住房市场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国存量住房交易中广泛存在利用“阴阳合同”进行逃税的行为。逃税行为既会降低房地产交易税的有效税率,影响存量住房市场的微观运行机制,又会损害税收公平、税收效率和税收收入,最终对经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从典型事实、影响因素和后果三个角度研究存量住
随着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日益加剧,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重视。目前,绝大多数消耗的能源以废热的形式流入环境,它们普遍存在于汽车发动机、工业生产和电力电子产品中。因此,对于废热的回收利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经济发展、环境和能源之间存在的矛盾,现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传统的固态废热回收技术,如热电产生器和热光伏电池,仍然受限于较低的功率输出和转换效率。随着纳米科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考虑到农业生产经营长周期、高投入以及高风险的特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尽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融通存在客观的需求,但正规渠道的信贷申请往往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约束限制,融资需求满足程度较低。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对生产经营中的自然灾害和市场经营双重风险时,其所受到的融资约束会进一步加剧。纾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儒学跌宕起伏的命运表明,它与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儒学声望日隆,专家、学者们对儒家资源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还存在基础性研究薄弱,重点环节研究不突出,实践转化研究缺乏的问题。这些情况构成了传统资源研究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直面这些挑战,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纵深感;丰富和完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升思想政
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而脂肪酸氧化是肿瘤代谢重编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酸氧化途径可以为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生物大分子。OVOL2是一个重要的转录抑制因子,已有多项研究证明OVOL2能够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肪酸氧化和OVOL2均发挥重要作用。但是OVOL2与脂肪酸氧化之间的关系尚未可知。本文研究发现
近年来,网络空间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与平台经济的迅速兴起,不仅进一步释放了科技与数据红利、促进了社会经济模式与结构的变革性重塑,也潜在地扩大了科技“利维坦”的风险与危害。面对以科技风险为主要表征的现代性社会,尤其是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物理空间同构对既有制度、体系与理论的冲击,平台治理伴随着平台经济垄断、算法应用风险、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合规等问题的凸显,而日渐成为网络社会治理的重心。
肝癌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近些年研究证实蛋白质去泛素化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报道去泛素化酶USP14能促进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然而USP14在肝癌中的功能和潜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10对肝癌组织和邻近癌旁组织的USP14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USP14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USP14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转移、无复发生存期、总体生存时间显著相关。
本文旨在探索特定时代环境下文化叙事的延续性与其中政治无意识的存在之间的关系。詹明信指出,现实状况是一种意识形态建构,只有通过对于历史存在指示物的先期文本化过程才能够进行认知。以此看来,任何历史存留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是一种用于传递特定意识形态信息的认知方式。文学生产的过程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美学升华,其目的不仅在于维持和加强文学所传递的特定意识形态,更是为了同化吸收与社会现实无法兼容的异质信息。过去是
单帧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利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理论,实现用一张给定的低分辨率图像生成出一张具有良好客观质量和视觉效果的高分辨率图像。超分辨率图像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公共安全监控、数字娱乐、多媒体通讯等领域,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因此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模型(即深度超分模型)在超分辨率重建问题上取得了良好成绩,大大超越了传统的超分辨率重建算
血管新生是指发育过程中在已存在的血管网上长出新血管的过程。严密调控该过程是避免血管生长和重塑异常(血管新生过多或者缺陷)导致一些疾病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血管生长的控制的揭示,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导向和控制血管生长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脊椎动物体内的神经和血管系统不仅在解剖学形态上高度相似,还共用了相似的的导向分子系统来确保正确网络的形成。目前我们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