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善,其催生的QQ、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逐步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在促进青少年即时通讯、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在线学习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如色情信息泛滥、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负面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以10至18岁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总结了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基本状况,概括了青少年网络社交的亲和动机的表现形式,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交媒体使用两方面管窥青少年亲和动机、线上社会资本、性观念传播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究了亲和动机、线上社会资本与性观念传播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度访谈则聚焦情感变化与深层缘由,旨在了解青少年与社交媒体在当下社会的真实关系。量化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基本状况与官方调查机构的结果大致吻合;青少年经由社交媒体进行网络社交表现出社交互动、个人整合、社会支持、自我保护四种亲和动机,其中个人整合动机最为强烈,所带来的线上桥接型社会资本多于黏合型社会资本,性观念的传播意愿明显高于传播行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性别、居住地与青少年的亲和动机、线上社会资本显著相关,性别、学校等级显著影响青少年传播性观念;在社交媒体使用方面,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时长与三者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线上社会资本在青少年网络社交的亲和动机与性观念传播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半段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相比女性,该中介效应在男性青少年中更显著。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基本验证了先前提出的假设,线上社会资本在青少年网络社交的亲和动机与性观念传播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这一路径中,线上黏合型社会资本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质化研究显示,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表面上看似无关痛痒,实则无法自拔,造成一种游离于爱与痛的边缘的现代情绪。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大大增加了桥接型社会资本,而将桥接型社会资本转化为黏合型社会资本的过程比较艰难。相比之下,网络娱乐行为也有助于青少年建构弱连接,增加桥接型社会资本,但削弱了强连接,损害黏合型社会资本。青少年谈“性”色变的现象没有发生根本性改观,第三人效果显著。最后,发现了亲子沟通对于青少年积累社会资本和形成健康的性观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