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趋凸显,特别是收入分配领域,分配结构严重扭曲,无论要素分配结构、主体分配结构、市场分配结构还是居民内部的分配结构,都严重失衡。由于初次分配基本决定了最终的分配格局,而初次分配中的要素分配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际间的分配格局,因此,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还必须从要素分配入手。
从要素分配结果看,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资本收入份额持续攀升的现象说明我国目前的要素分配导向侧重于激励物质资本积累,这是由我国各阶段的产业发展战略所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一产业特征导致了收入分配上重资本、轻劳动的结果。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的发展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人力资本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导要素,因此,新的产业发展策略要求人力资本成为分配激励的导向。
本文聚焦于初次分配领域中的要素分配,论证要素分配导向与产业特征的内在关联,论证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下,人力资本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和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以人力资本为导向可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兼容;论证人力资本导向实现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匹配。进一步地,对我国目前的分配导向做出客观评价。
全文共分六章。除引言(第一章)和结论(第六章)外,主体部分论证了如下内容:(1)综述了收入分配经典理论的演变与发展,从中发现,分配导向是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章);(2)梳理了我国要素分配导向的变迁历程,从中发现,我国各阶段分配导向的制定是服务于产业发展目标的(第三章);(3)根据收入分配理论与我国要素分配导向演变的启示,论证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我国要素分配的目标导向在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导向下的分配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并进一步论证要素分配目标导向实现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匹配(第四章);(4)对我国目前要素分配导向进行实证评价,以判断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激励人力资本积累的动力。由于人力资本回报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动力和能力,因此,本章基于人力资本回报对我国现有的分配导向进行实证评价,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本文采用了差分回报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层面对我国人力资本回报及其分布,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回报相对差异进行了估算(第五章)。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
(1)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下,要素分配的人力资本导向使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实现兼容。关于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学界多数赞成“冲突论”,认为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兼得的,强调效率必然牺牲公平,反之亦然。本文则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入手,论证了在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前提下,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可以兼容。
(2)人力资本分配导向的实现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匹配中。本文通过罗伯津斯基定理及其推论论证了要素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匹配关系,指出人力资本、特别是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提升具有先导作用,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在与产业结构提升的互动匹配中实现共同提升,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并进一步地通过文献实证数据印证了这一观点。
(3)我国分配导向应转向人力资本,特别是异质性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有效积累是促进分配导向转变的落脚点,而人力资本积累的动力和能力则来源于人力资本回报,因此,要推动人力资本有效积累,必须以提高人力资本回报为前提,我国收入分配应更加注重激励人力资本,以人力资本激励为导向。
(4)无论从静态层面还是动态层面的实证结果看,我国现有的要素分配是以物质资本为导向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因而更多地是依靠物质资本投入推动的。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效益,必须转变分配导向,使收入分配侧重于激励人力资本,特别是异质性人力资本,从而有效促进要素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要素合理回报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共赢。
(5)由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相对回报过低,无法形成激励人力资本积累的动力和能力,因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从分配经典理论和我国分配制度的变迁的内在逻辑看,分配导向的演变既有其内生机制作用,也有外生力量的推动,很大程度上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作出的战略部署,因此,纠正分配导向偏差,激励人力资本积累,政府的推动力量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打破行业垄断,优化人力资本流动环境,关注低层次人力资本积累能力问题方面,政府应着力优化制度环境,促进人力资本有效积累和提升。
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证了在知识经济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以人力资本为收入分配导向可以实现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兼容。关于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学界多数赞成“冲突论”,认为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兼得的,强调效率必然牺牲公平,反之亦然,本文则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入手,论证了在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前提下,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可以兼容,这就为实现持续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共赢提供了理论基础。
(2)论证了人力资本分配导向实现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匹配。对于要素分配结构失衡问题的解决,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主张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从而提升劳动者创造收入的能力来解决;二是主张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要素需求质量来解决。然而这两条路径实际上是互为前提的,一方要求的实现都要求另一方先做出改变,二者形成一个“循环”,提高人力资本或提升产业层次均无法单独实现。而本文从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动态匹配中寻求要素分配目标导向转变的实现路径,在要素供给与要素需求的匹配中推动分配目标导向的转变。
(3)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宏观回报做出估算。人力资本在微观层面的回报及回报率是经济学研究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在人力资本宏观回报的估算方面则比较欠缺,学界几乎没有涉及。虽然劳动收入份额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回报的大致情况,但它只能反映人力资本一年回报与GDP的比例关系,无法体现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的长期性,更无法估算出人力资本回报的绝对数值。内部收益率法则恰好可以体现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的长期性特征,但由于缺少数据支撑,学界并且采用这种方法对人力资本回报做出估算实践。本文从人力资本存量估算的理论依据和估算技术中寻找到周内部收益率法估算人力资本宏观回报的数据来源,并对内部收益率法做出适当修正(并将其称为“差分回报法”),进一步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人力资本宏观回报及其回报率做出了估算。为坚持可比性,对物质资本宏观回报的估算也采取了相同的方法,并对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回报相对差异及其变动进行了比较。将差分回报法应用于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宏观回报估算,既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对于估算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本文也做了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