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减资制度作为资本运作的重要环节,随着资本市场的兴盛,其在调整公司经营战略、企业改制、公司并购重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减资制度的规定,并未涉及公司瑕疵减资的效力、责任承担方式、及债权人救济路径。特别地,在2013年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后,公司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公司的出资方式、期限完全由公司自治。虽然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符合当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但是由于注册资本信用弱化,债权人有可能陷入到注册资本与公司净资产的信息真空。而我国公司减资制度并没有随着资本制度的改革进行相应的调适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债权人与公司因减资纠纷的案例更加复杂、更加频繁的发生。本文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视角,梳理司法实践中债权人寻求救济路径存在障碍案例及对相关争议焦点,针对域外公司减资制度的债权人保护模式讨论之后,认为当前我国应继续沿用“严格的债权人保护模式”,并从减资事前相关制度、减资时的程序规范、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几方面提出具体制度的完善和调适意见,以期解决公司减资制度中对债权人保护不足。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公报案例“江苏博恩公司减资案”,引出当前我国减资制度对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接着梳理相关文献介绍了公司减资的定义、原因、分类,并分析不同的公司减资类型对债权人产生何种影响。第二章从我国减资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两方面进行介绍分析。首先在立法层面上,主要介绍了在《公司法》及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关于公司减资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分析当前的立法对债权人保护的不足;接着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公司减资纠纷案例类型化梳理,分析在司法实践中对债权人救济路径选择,并整理了裁判中的争议焦点。第三章是根据我国公司减资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中存在的争议,并结合江苏博恩公司减资纠纷案裁判要点进行逐个分析,以及学界对该争议的观点看法进行介绍,并提出笔者的观点看法。主要分两大类进行讨论,一是从《公司法》第177条的“应当通知债权人”规定,引发的相关争议进行讨论;二是从公司瑕疵减资时债权人的救济路径进行的分析。第四章对域外公司减资中债权人的三种保护模式分别进行考察,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立法模式,认为当前我国应继续借鉴德国、日本的“严格债权人模式”,但当前我国公司减资制度规定的太过模糊,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还需对具体的规则进行借鉴、完善和调适。第五章基于对前文论证的基础之上,分别从公司减资事前相关制度、减资时的程序规范、以及强化债权人保护机制三方面提出我国公司减资制度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