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家国同构的文化渊源,家庭是社会的微观体现,承担着抚养和更新社会成员的责任。家风是家庭与家族世代遵循的风尚,代表着一个家庭对生命价值、生活秩序、道德观念的理性认知与自觉遵循。优良家风作为家风中的优秀资源,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饱含思想教育资源,不断为社会和国家提供精神养料。优良家风能够影响个体自身的思想与行为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为明显。优良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品崇德、勤勉读书、亲仁济众、诚实守信、睦亲勤俭、治国安民等,能够推动高校大学生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铸就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厚植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强化道德自律的行为养成。将优良家风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文化底蕴,增加受教育者对中国优良家风的认知程度。优良家风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受教育者对人文素养的学习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内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多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相互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水平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传入,我国价值观领域呈现出多元、多变的特征,不良信息会侵蚀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动摇大学生的精神意志,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衔接不到位。大学生外出求学,没有了家长的督促与关心,离开家庭,离开亲人,来到自己不熟悉的城市,身边环境发生变化,同伴群体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与稳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冲击。同时,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情况,有自己的主见,追求新奇,大学生思想容易出现内在矛盾和冲突,道德诚信缺失,个体意识和个人利益逐渐强化。此外,大学生处于成才的关键阶段,面对科研、就业压力,心理与生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容易出现矛盾,高校急需处理好大学生学业发展与思想品德发展的关系,加强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优良家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将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优良家风在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选择上要坚持多样性的方法,从树立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创新方法,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融入合力,实现优良家风传承创新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在树立科学理念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引领,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对家风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将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课程、教材、抓典型事例,加强理论研究,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同时,以优良家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宣传,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互动。最后,在学校管理和制度方面,有针对性的融入优良家风,建立家庭学校共育机制,实现融入长效机制。通过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相互协作的局势,以优良家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与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