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有效手段,在促进我国农业转向集约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农业标准化的具体贡献率如何,对农户的收入增长和行为决策影响如何,以何种方式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长等,都是一系列值得研究的实证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本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理论,基于陕西省苹果产业的标准化情况建立测算模型,分析农业标准化在当地的实际贡献率,以及对农户收入变化的影响。同时,运用贡献率测算理论和效率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农业标准化在当地产生贡献的具体作用方式。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陕西省苹果产业农户的标准化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利用在陕西省旬邑县、长武县进行调研得到的数据资料,将认证作为标准化的主要区分指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实行不同认证的农户生产成本费用情况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实施标准化的苹果种植户整体收益要高于未实施标准化的苹果种植户,质量较好的苹果产量更多,苹果销售价格也更高,产出收益更大。(2)实施标准化的农户获益更高,2011年绿色认证苹果的收益率达到242.63%,无公害苹果达到137.53%,高于了未认证苹果的112.82%,说明标准化措施确实对当地农业产出起到了显著作用。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陕西省农业产业实行标准化后对农户的实际贡献率。首先根据标准化的理论,利用C-D函数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以认证面积作为标准化具体测算指标,利用调研的农户投入产出数据对贡献率进行了实际测算。研究发现:在消除了区域、气候等虚拟变量的因素后,农业标准化对苹果生产农户有显著的正贡献率。其中,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农业标准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64%,7.63%和9.53%,说明标准化确实对产值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标准化对陕西省苹果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农业标准化贡献对农业技术进步率各组成部分的影响。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解模型,将实施标准化的农户与未实施标准化农户的产值增长进行分解,主要分解为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效率变动率、规模收益变动率三部分,分析农业标准化是在哪一部分产生了显著的作用。研究发现:(1)农业标准化的一部分贡献也体现在了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当中,2010年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农户狭义技术进步率为0.3909,远远高出未实施标准化农户的0.1642一值,但是并不稳定。(2)2009-2011年期间,陕西省农业技术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实施标准化后技术效率上升幅度较大,未实施标准化的农户技术效率指数三年内变化幅度很小,标准化确实可以提高苹果生产的技术效率。(3)实施标准化后农户的规模报酬指数非常高,已经大于1,说明实施标准化后,苹果种植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同时,由于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与农业标准化贡献率无法完全分割,本研究的计算中将技术效率变动率和规模收益变动率的加和作为效率层面测算的农业标准化贡献率。研究发现:明显实施标准化的贡献率更高,2009、2010、2011年分别为15.38%、13.37%和12.9%,但是逐年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标准化仍然需要更加规范和更大力度的运作。未实施标准化的农户的标准化贡献率为负,也说明了其由于没有实施标准化,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都无法对产出实现正的效应。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农业标准化可以显著增加农户的收入,说明积极推行标准化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应该加大补贴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理性构建不同方案的扶持和投入措施,建立政府、农民、外资、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的农业标准化投入体系。二是,陕西省农业标准化以生产环节为主,产业增值效益不明显。因此,应与市场结合,促进全产业链标准化的实现,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业比较优势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改善苹果的品种与质量,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加强农户之间的土地联合,通过农业生产组织的不断形成,促进规模化经营,为标准化生产提供高效发展的土壤。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四是,农户是标准化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标准化实施的质量高低直接取决于农户的操作技术水平,应该加大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农民素质的提高,建立农业标准化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机制,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效的专家力量和企业聚集人才的作用,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农业生产理论和贡献率测算理论为指导,以农业标准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为背景,构建了符合陕西省农业标准化测算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陕西省苹果产业农户的一手面对面调研数据,结合田野调查,研究了农业标准化对于陕西省的具体贡献率以及从效率层面对贡献率进行了具体分解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