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理论与方法,以体育设施的发展机制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体育设施发展过程中制度变迁的轨迹、现存的制度缺失、与宏观制度环境的关系、相关决策民主化的制度路径、制度变迁的动力以及未来可能的制度创新等问题。厘清中国体育设施发展过程中制度生成与执行的相关问题,探寻今后的发展路线。理论上开拓体育设施的跨学科研究范畴,并引入制度分析的方法,实践上为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与体育设施运营管理的效率等问题尽一臂之力。 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有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体育设施发展的实践,选择制度主义分析视角,借鉴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不同学科制度主义的研究技术路线。通过探讨中国体育设施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并运用制度分析的“合法性”理论阐述政府不同阶段追求合法性内容的转变;依据所有制和运营性质的差别划分出中国体育设施的四种类型,即公共产品(Ⅰ型)的体育设施、半公共产品(Ⅱ型)的体育设施、准公共产品(Ⅲ型)的体育设施以及私有产品(Ⅳ型)的体育设施,总结分析中国体育设施的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制度缺失;探讨宏观制度环境与中国体育设施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模型验证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运用民主化理论与实践,探讨体育设施相关决策民主化是未来的制度选择路径;从政府、市场和民间组织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体育设施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总结国际上体育设施发展的制度趋同性和部分先进的发展经验,探讨中国体育设施发展可能的制度创新。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中国体育设施发展的制度变迁轨迹,在宏观的制度环境变迁以及体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体育设施发展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任务,具体表现在建国初期政治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并行的体育设施初步发展期,1958年到改革开放期间,政治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波动发展期,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合法性初步建立期。进入新世纪,中国体育设施发展同时面临政治、经济和社会合法性危机,必须适时做出政策调整与制度创新。 2.依据中国体育设施的现存结构找出制度缺失,公共产品体育设施性质异化、商业化的体育设施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中国体育设施发展在国有化和市场化之间徘徊,没有很好地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市场化部分政府参与程度高,缺乏自由竞争的市场,这也是阻碍体育设施发展的根本要素。 3.体育设施发展中不同行动主体之间存在“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利益集团”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宏观制度环境变迁给予体育设施发展以良好的契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消费结构的转型、社会要素条件的完善都与体育设施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做出适应性制度创新,其中决策民主化是主要的制度选择路径。 4.政府合法性的追求一直是体育设施发展中的根本动力,“民族主义”不但是中国体育设施发展的原始动力,也是新时期条件下中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宏观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将是未来体育设施发展的动力之源。政府角色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经济效益的追求刺激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性质发生变迁。市场行为逐步由“干预型”走向“自发型”,大众媒体和企业联合推动体育设施制度转型,体育爱好者(fans)成为推动体育设施制度创新的又一股新生力量。体育民间组织的发展为体育设施制度创新指明方向。 5.国际上体育设施发展存在制度趋同性,即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发展并重,体育设施生活化,相关决策的民主化,监督体系的逐步完善,设施资源的统一分配,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等,这也是未来中国体育设施发展的道路选择和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