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秀珍菇外形秀美,味道可口,是现代社会,人们用于烹饪的美味食材之一,由于其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这迎合了当今人们追求健康食品,养生生活的趋势。特别是福建省罗源县,是秀珍菇生产和销售的大县,但是主栽品种只有从台湾引进的秀57且近几年出现了菌种的退化,所以选育新的秀珍菇品种,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新菌株是现如今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的一系列的研究,为后续的秀珍菇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本实验主要的工作报告如下。本实验选用一株野生秀珍菇1(南平野外采摘)和五株栽培菌株:中秀618,秀金,台秀57-66,秀57和罗秀,共六株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技术,得到了9个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分别为秀1-1、秀1-15、中秀618-21、中秀618-31、秀金-1、秀金-13、台秀-3、台秀-7和秀57-6。通过单单杂交和双单杂交,共得到了 24株杂交菌株,对24株杂交菌株及部分出发菌株进行出菇实验和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酶活及菌丝生长速度测定,结果显示在PDA培养基中单单杂交菌株S5生长速度优于出发菌株;在木屑培养料中Z5的生长速度优于出发菌株。对菌丝生长速度和酶活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不论是在何种培养基中,菌丝的生长速度都和酶活没有相关性。相同的菌株在PDA中的生长速度快,在基质中的生长速度也快,且纤维素酶活和半纤维素酶活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根据头潮菇的产量数据,来源于秀金和中秀的杂交菌株,Z2L的产量优于出发菌株。在对单核杂交的过程中,遇到单核之间杂交率低的现象,为了分析杂交率低是否是因为其交配型因子数量偏低,我们利用基因组测序的技术,从分子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本实验对野生秀1的两个单核,中秀618的两个单核,秀57得到的一个单核,进行基因组测序,将测序的结果,进行基因组拼接,再通过前人研究得到的交配型基因进行BLAST 比对,AUGUSUT预测,网页NCBI中BLASTP,找到了这几个单核菌株的交配型基因A因子和B因子的相关基因,通过在线预测蛋白结构域,证明了我们找到的基因确实是交配型因子的相关基因,其中,秀1-1、中秀618-31和秀57-6的HD基因在核酸序列和蛋白序列上相似度为100%,说明这三个单核的A因子是相同的,且秀1-1、中秀618-31、秀57-6的A因子是由一对HD1和HD2组成,但在秀1-15中发现,A因子是由2个HD1和3个HD2构成,我们的秀1-15和秀1-1是通过野生秀1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的两种不同的交配型菌株,但是秀1-15的A因子和秀1-1的A因子的HD基因个数存在差异,这在其他的物种中是没有出现的。在寻找交配型B因子的信息素受体的过程中,秀1-1、中秀618-31和秀57-6这三个单核菌株都含有5条信息素受体,且这五条中的一条相似度为100%,但也发现了两个信息素受体个数差异较大的单核菌株,中秀618-21和秀1-15,它们的信息素受体分别为10条和8条,而且中秀618-21的A因子中含有两对HD基因,和两条MIP基因,我们猜想可能中秀618-21是一株双核的秀珍菇,同样的,在其他的物种中信息素受体的个数大都相同,但是我们研究的秀珍菇中发现了 B因子的信息素受体个数不同的现象。结合A因子的序列,得到我们测序的单核菌株交配型为:秀1-1:A1B1、秀 1-15:A2B2、中秀 618-31:A1B3、秀 57-6:A1B4,部分菌株不能够杂交可能是由于A因子的HD基因的个数和B因子的信息素受体个数的不同造成的,有望在后续的实验中进一步分析。在单单杂交过程中,在两接种块的中间及左右两边分别取样,可能获得3种不同的同核异质体,即左边取样的杂交菌株,其线粒体可能来源于左边亲本,右边取样的杂交菌株,其线粒体可能来源于右边亲本,中间取样的杂交菌株,其线粒体可能来源于左右两边的亲本。本实验利用基因组测序的信息,拼接出线粒体基因组,得到了两个线粒体差异较大的菌株中秀618-31和秀1-15,通过对比两线粒体和基因组的差异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验证,证明单单杂交可以获得2种不同的同核异质体,即左边取样的杂交菌株,其线粒体来源于左边亲本,右边取样的杂交菌株,其线粒体来源于右边亲本,而中间取样的杂交菌株,其线粒体来源于左边或右边的亲本,即只来源于两亲本中的一个,初步探讨了秀珍菇单单杂交过程中线粒体的遗传规律。利用先前的酶活、生长速度,对这2种同核异质体菌株进行差异性分析,在生长速度方面,同核异质菌株在栽培料中有显著性差异,在PDA中没有差异,酶活方面,在木屑培养基中不同的线粒体在漆酶酶活中有显著性的差异。在发酵液中,不同的线粒体在三种酶活中也都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同核异质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纤维素酶活、半纤维素酶活及产量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在未来的杂交育种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线粒体优势,进行选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