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绿色采购(GPP)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欧盟等发达国家政府采购额通常占其GDP的15-25%,因此通常认为通过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和相关立法发挥公共机构的市场力量,能够激励私人部门投资于绿色生产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起政府采购制度以来,政府采购规模快速增长,政府绿色采购作用的发挥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建立经济分析框架评价政府绿色采购作为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之上考察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管理制度的运作情况及其存在的缺陷,力图找到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发挥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功能的突破口。本文在福利经济学框架下评价政府绿色采购作为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环境政策的根本点是它应该促进资源以福利最大化的方式来配置。成本效率和市场竞争是评价政府绿色采购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和其他政策工具(如环境税)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政府绿色采购并不是一个满足成本效率条件的环境政策工具,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也具有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我们注意到政府绿色采购在治理环境方面具有诸如税收等经济工具并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从需求角度激励创新。环境政策的发展应强调每个工具的优势,同时修正它们的弱点,使各个环境政策工具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政府绿色采购的环境效应问题很难预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采购过程涉及多方因素。两个采购项目内容完全相同的政府采购,会因采购方式不同(例如环境标准的权重设置不同)而导致环境效应结果大为不同。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必须重视采购程序、方法和政府合约的规划和设计。当前我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非常有利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程序、绿色采购方法和技巧已初步形成,但现行的采购体系也显现出了一些缺陷和问题。例如,节能产品清单和环境标识产品清单的实际执行效果令人生疑;强制采购体系存在严重排外效应,不符合政府采购制度基本原则;采购制度存在缺陷等等。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潜力,需要对当前的政府绿色采购体系进行程序的扩展和范围的扩大,并且有必要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指导范式,对绿色采购行动起到规范和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