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语言承载哲学思维。在哲学作品中,词汇变异现象十分普遍。因为传统词汇无法完全表达作者思想,所以哲学家的主观创作促成词汇的变异。在这场“文字游戏”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意图,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如何将暗含作者思想的变异词汇在目标域里翻译并表达出来,成为译者在翻译哲学作品时的首要任务。本报告选取了阿兰·巴迪欧的著作《讲座集1994-1995:拉康的反哲学3》(Le Seminaire,Lacan:L’antiphilosophie 3,1994-1995,后文简称《拉康的反哲学》)为研究对象。该书作者以开展讲座的时间轴为脉络,对拉康反哲学的三大核心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间也夹杂了讲座上听众对巴迪欧的提问以及相应的解答,反映了巴迪欧对拉康反哲学思想的深刻解读。笔者承担了《拉康的反哲学》这本书的法译汉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对哲学文本的翻译有了亲身的经历和较深的认识,尤其是变异词汇的翻译问题有了一些深入思考。因此,为解决这类问题所采取的相应对策,为翻译哲学文本所尝试的某种解决路径,成为本翻译实践报告最大的收获。报告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本翻译项目综述,包括项目背景介绍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译前准备、译中流程和译后事项等。第二章对变异词汇进行分类,结合相关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般来讲,词汇变异主要表现在创造新词、旧词新用和外来语的借词等方面,营造一种“突出”的语用效果。在本书中主要遇到了创造新词即构词上的变异,旧词新用即认知上的变异。针对这两大变异,报告中提出了寻找词源、建立隐喻映射条件和结合篇章连贯性三大翻译策略。第三章是报告的核心部分,采取具体案例和翻译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变异词汇展开讨论,从构词、认知和篇章等三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构词上的变异,主要从传统派生构词法和混成词的构词法两方面展开,通过构词规律翻译创造的新词;针对在认知上具有隐喻性的旧词新用,采取直译加注和阐释的翻译办法;最后结合语篇连贯性,衡量变异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合适语义。第四章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翻译将读者引向原文,而译者通过翻译面向他者、面向自我的理念,对哲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若干有益的思考和感悟。翻译是一场修行,译者要树立正确的翻译观,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异词汇,努力提高母语表达能力和面对源语的敏感和感知力,不断拓展知识面,肩负起翻译活动应有的文化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