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吻鮈属(Rhinogobio)和似鮈属(Pseudogobio)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鮈亚科(Gobioninae),为小型、流水性、底栖鱼类,是东亚特有类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并结合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对这两个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分化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 1.实验共获得吻鮈属吻鮈(Rhinogobio typus)、圆筒吻鮈(R. cylindricus)、湖南吻鮈(R. hunanensis)、长鳍吻鮈(R. ventralis)4种鱼类共56尾标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1140bp)全序列。分析得到4种鱼类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序列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4.13%—12.15%。以鮈亚科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铜鱼(Coreius heterodon)作为外类群,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法)、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ethod,MP法)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吻鮈与圆筒吻鮈形成姐妹群关系,再与湖南吻鮈聚在一起,最后与长鳍吻鮈形成姐妹群。依据分子钟推算四个物种的分歧时间可能在距今6.05—2.06百万年前。从56尾吻鮈属样本中再获得吻鮈、圆筒吻鮈和长鳍吻鮈3个物种13尾样本的S7核糖体蛋白基因内含子1的579bp长度的序列。分析得出3种鱼类内含子1序列的遗传差异在2.08%—3.78%之间。以鮈亚科的铜鱼作为外类群,采用NJ法、MP法和BI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吻鮈与圆筒吻鮈形成姐妹群关系,再与长鳍吻鮈聚在一起。从分子数据和形态特征分析得出:湖南吻鮈和长鳍吻鮈是两个分化完全的物种,而吻鮈和圆筒吻鮈的物种分化尚未完全完成。 2.实验获得似鮈属似鮈(Pseudogobio vaillanti)61尾标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全序列(1140bp)。分析得到61尾样本中共有45个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9%—11.95%。以鮈亚科的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外类群,采用NJ法、MP法和BI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似鮈45个单倍型形成5个大的分支,并基本上与不同的地理分布相对应,分别为长江1、珠江、海南、长江2和辽河等5个地理种群。分子钟的计算显示似鮈这一分布格局可能形成于5.16—3.00百万年前。从分支关系上看似鮈存在不同的遗传单元,也许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理种或生态类型,但由于形态上缺乏清晰的鉴定特征,我们将它们作为同一物种。 3.从地理分布、形态特征、进化动力学等三个方面对吻鮈属和似鮈属鱼类的物种分化进行了比较,得出:吻鮈属的鱼类从形态上可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种,但各个种分化的程度不同;似鮈属的鱼类是异域分布的,尚处于一个物种分化的过程中;吻鮈属鱼类的物种分化较似鮈属鱼类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