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一个亚型,约占颈椎病总发病率的8%-10%。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颈椎部位的增生性骨质突入或刺激了椎动脉从而引起的椎动脉反射性收缩使管腔变小,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眩晕的一种综合征,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多种多样,疗效较为理想,具有副作用小、见效快、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研究目的观察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机理,为本治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百会穴结合电针颈夹脊、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2个疗程。对照组共治疗12天。以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血浆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为主要指标,观察其疗效,探讨其机理。研究结果1.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30例中,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愈显率76.7%;对照组30例中,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愈显率46.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两组症状量化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经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ET含量下降、PGI2含量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采用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经过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ET的下降和PGI2上升所产生的变化可能是温针灸百会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