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形成大众化的趋势,多年来,高校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多,与之相对应的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当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达到了2468万,其中,贫困生人数615万,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而这其中,家庭经济又特别困难的学生人数为170万到240万。早在2007年的6月27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就联合制定并颁发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的颁发正式标志着我国的国家助学金(以下简称国助)制度产生。办法实施多年以来,也确实资助了很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顺利的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享受教育的均等机会,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公平性。但是在办法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贫困生如何评定、资助范围的拿捏、名额分配缺乏弹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和参与到该项工作中的管理人员的不满。本文首先以了解成都市省属高校学生对助学金政策的满意度为目标,设计了问卷调查,并采取访谈法对参与此项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采访,从中发现国助政策在成都市的省属高校中实施时,存在着那些优点和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助学金政策由于其资助体系相对比较完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公平性;也基本上可以帮助贫困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保障了贫困学生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但是它仍然存在着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说,贫困生的真假难以分辨,资助的对象比较混乱;评选贫困生时,采取的标准很模糊,评选方法比较单一;对特困生进行资助时,资助的标准偏低,对其产生的资助作用有限;在贫困生的评选过程中,程序不规范,常常使得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出现恶化;助学金的资助范围较小,在名额的分配上还缺乏弹性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次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首先,应该建立健全贫困生的认定制度;其次,应当多方筹集资助资金,加大对于特困生的资助力度;再次,要完善助学金资助方面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等。另外,学校应该完善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具体评审办法,并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