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后髂动脉支架术治疗ASO的经验,评价5年的临床结果。通过不同分组的近、中期通畅率对比,探讨腔内治疗ASO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材料和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ASO并最终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髂动脉支架置入术的102例患者(111例肢体)的病史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分析手术前后的合并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分级、患肢的节段性测压和手术资料,并按照临床症状、TASC分型、股一胭段流出道情况及支架置入位置进行病例分组。观察内容包括:
(1)围手术期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2)所有病例术后5年内不同时段的累积初次通畅率、累积二次通畅率、肢体保全率及生存率。
(3)不同分组各自的初次及二次通畅率,比较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
(4)各种合并危险因素对支架置入后通畅率的风险意义。
结果: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
(1)所有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技术成功率为96.40%,围手术期死亡2人,死亡率为1.96%。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8例,发生率为7.84%。术后107条肢体症状改善,临床成功率为97.3%。
(2)所有肢体的术后6月、1年、2年、3年、4年及5年累积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3.46%、91.28%、80.55%、67.76%、49.60%及29.76%累积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8.13%、95.97%、89.75%、79.60%、62.77%及44.8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3年及5年的肢体保全率分别为;96.03%、87.01%和67.67%术后1年、2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24%、83.76%、78.52%和43.76%。
(3)各种分组比较中,IC患者与CLI患者,TASC-A、B病例与C、D病例,股一胭段流出道数目为1或0病变与流出道为2病变,支架置入位于CIA、CIA/EIA及EIA的病例之间,初次和二次通畅率差异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4)糖尿病和高血脂在COX比例风险分析的P值<0.05,提示与初次通畅率失败有关。
结论:
(1)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后髂动脉支架术治疗ASO可以获得良好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和短期通畅率,但中期及更远时间的通畅率不满意。
(2)在本组病例中,不同临床症状、TASC分型、股一胭段流出道及支架置入位置对术后累积初次及二次通畅率无明显影响。
(3)糖尿病和高血脂在本组研究中对术后累积初次通畅率失败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