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基于北京十三陵林场低山针叶林的森林可燃物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可燃物调控方案。根据地形、林分特征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计9块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和11块侧柏林(Platycladus orientalis Forest),记录林分的地形、林分因子,林下植被特征,利用收获法调查地表枯落物、草本及灌木的可燃物负荷量,利用标准枝法调查乔木可燃物负荷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林分、地形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的影响,并探讨防火季时林分易燃可燃物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结果,提出适合该地区的可燃物调控技术方案,具体结论如下:(1)林下植被的生长主要与林分因子相关。灌木生长主要与郁闭度、密度、平均胸径、死枝高相关;草本生长主要与郁闭度、平均树高、密度相关,同时受灌木平均高度的影响。(2)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主要与林分因子相关。细小可燃物(主要为草本和1h时滞枯枝)与郁闭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相关;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主要与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相关;枯落物层的10h时滞枯枝及下层落叶负荷量主要与郁闭度相关。(3)为了所研究的可燃物垂直分布更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林分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调查样地划分为6种类型,包括3类油松林、3类侧柏林,以此代表整个十三陵林场的低山针叶林,同时对每一类型林分的易燃可燃物(主要为地表上层枯落物、草本、灌木、乔木针叶、小枝及死枝)垂直分布进行分析:整体而言,油松林的易燃可燃物主要以地表可燃物为主,树冠可燃物中,死枝可燃物的负荷量占有一定的比例,引燃树冠火的可燃物主要以死枝为主。侧柏林中的易燃可燃物主要以树冠可燃物为主,活枝可燃物占有的比例较大,引燃树冠火的可燃物负荷量相对较大,而地表可燃物相对较少。(4)对6种类型的林分制定相应的可燃物调控方案。整体看来,油松林主要以割灌为主,适当的进行地表枯枝落叶的清理。侧柏林主要以修枝为主,适当的进行割灌,同时根据林分密度情况进行疏伐和乡土阔叶树种的补植。通过森林易燃可燃物分布特征及林分特点制定相应的可燃物调控方案,避免了因盲目地进行可燃物大面积清理所浪费的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同时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实现了对森林可燃物进行综合调控、生态调控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