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钝化对nc-Si/SiO<,2>超晶格发光特性的影响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89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大规模集成技术的日益发展迫切需要研制硅基发光器件,以实现未来微型高速计算机芯片之间的光互联。晶体硅由于是间接带隙材料,其带间辐射复合效应非常低,难于达到发光器件的要求。因此,发光纳米硅(nc-Si)的研究便成为热点和前沿。含纳米硅薄膜材料由于其有对载流子纳米尺度的量子限域效应,可以与直接带隙发光材料相比拟的量子效应,所以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纳米硅/硅的氧化物系统中的发光。但是两种材料的界面之间存在相当数量的悬挂键,影响纳米硅颗粒的发光性能,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手段来减少这种缺陷,进一步改善其发光性能。 本文通过热蒸发方法在单晶硅衬底上沉积了SiO/SiO<,2>超晶格样品,在氮气保护下对样品进行高温退火,得到nc-Si/SiO<,2>超晶格结构。随后将该结构样品分别注入3.0×10<14>/cm<2>和3.0×10<15>/cm<2>两种剂量的H<+>。通过对样品的光致发光(PL)光谱的分析发现,H<+>注入后未经过二次退火的样品中,nc-Si的发光强度急剧下降:二次退火后的样品,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nc-Si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强;当注入足够剂量的H<+>时,其发光强度可以远远超过未注入时的发光强度。研究表明,nc-Si发光强度的变化取决于nc-Si表面缺陷面密度的改变,而nc-Si的表面缺陷面密度是由氢离子的注入剂量和注入后二次退火的温度等因素决定的。 通过研究氢钝化对SiO<,2>中缺陷发光的影响发现,离子注入前后以及二次退火温度变化时,SiO<,2>中缺陷发光规律变得非常复杂,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H<+>注入后Si02内部缺陷的分解和重新复合造成的,但是氢钝化对SiO<,2>内部缺陷发光的影响远不如对nc-Si发光的影响显著。
其他文献
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在实验上的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系不仅为量子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宏观量子系统,而且在原
磁性多层膜结构中的巨磁电阻效应(GMR)已被广泛应用到信息存储、磁性传感器、微波激发等领域。特别是新近在纳米GMR小器件中发现的自旋传输矩效应,打破了传统方法采用的用磁场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是当今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最前沿的领域之一。SiC纳米线作为一种一维纳米材料,有着十分优异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可作为新型电子光源,这将使它在图像显示技术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SiC纳米线的研究刚刚起步,仍然处在基础研究阶段,如基本无法实现SiC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因此急需发展新的制备技术和工艺。本论文研究了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
通过实验研究了竖直振动激励下湿颗粒物质的运动规律,研究内容分两个部分:  (1)竖直振动激励下湿颗粒块倍周期率的研究;  (2)竖直振动激励下颗粒块内耗的研究。  竖直振动激励
额外维是近年来理论物理研究的热点。1998年,N.Arkani-Hamed等人提出了他们的额外维理论(ADD理论)。在他们的额外维理论中,当两个质点之问距离小于额外维的维度时,它们问的的引
利用元素替代引入磁通钉扎中心是简单有效的方法,适合于实际应用。GdBaCuO(Gd123)超导体中由于Gd替代Ba形成的固溶体在磁场中可以作为有效的钉扎中心,从而显示了比YBaCuO超导体
学位
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伽玛暴的重要进展和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本人读研期间应用余辉动力学模型对射电余辉的研究工作,最后指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以及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前景。 
氧化锌(ZnO)是一种多功能宽带隙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激子结合能为60meV,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它具有良好的透明导电性,非常适合用于制作短波长发光器件。还具有压电、光电、气敏、压敏特性,且易于与多种半导体材料实现集成化,因此在许多方面具有实用价值。本论文主要工作是ZnO薄膜和Mn、Co掺杂ZnO薄膜制备和光学性质研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高纯的靶材,利用PLD法生长薄膜,成功地在Si和Si
本文利用超高真空射频磁控溅射系统在Si(100)基底上分别设计合成了ZrC/ZrB纳米多层膜和ZrN/WN纳米多层膜。利用表面轮廓仪(XP-2)和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研究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