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瘤体内植入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病理学改变及疗效,探求最佳粒子活度及其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体重2.5-3.0kg。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成功构建VX2肝移植瘤模型兔共96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①对照组(A组)肝移植瘤模型兔12只,植入0mCi125I粒子;②单纯125I粒子植入组(B组)肝移植瘤模型兔36只,其中根据植入粒子不同活度分为B1、B2、B3组,每组肝移植瘤模型兔均为12只,分别植入1.0mCi、0.7mCi、0.4mCi125I粒子;③125I粒子+TACE组(C组)肝移植瘤模型兔36只,其中根据植入粒子不同活度分为C1、C2、C3组,每组肝移植瘤模型兔均为12只,分别植入1.0mCi、0.7mCi、0.4mCi125I粒子;④单纯TACE组(D组)肝移植瘤模型兔12只。根据影像学监测肿瘤体积大小,当瘤体直径达2cm左右时瘤兔接受粒子植入或TACE治疗,其中A、B、C组根据治疗前TPS计划系统评估,在B超引导下植入不同活度的125I粒子;C、D组在DSA下进行TACE治疗。通过治疗前、治疗后2、4、6周四个时间观察点,观察各组肝脏肿瘤体积改变、抑瘤率的变化、肿瘤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血液学指标变化。结果: 125I粒子植入前各组间肿瘤体积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1)。各治疗组肿瘤体积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A组( P<0.01)。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对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2周左右抑瘤率变化最为显著。各个治疗组间抑瘤率在治疗后2周差异最为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逐渐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治疗后6周B1组和B2组间,C1组和C2组间抑瘤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分别高于同组的B3组和C3组(P<0.01),同时也均高于D组(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周病理提示B3、C3、D组部分组织内仍可见少量的肿瘤细胞,而其余各治疗组均未见残存的肿瘤细胞,B1组对周围肝组织损伤较大,C2组适中。治疗后B组,尤其B1组对肝功能、白细胞、血小板影响较其他各组显著。C2组总体疗效优于其余各治疗组。结论:125I粒子瘤体内植入联合TACE治疗兔VX2肝脏移植瘤,一方面可阻断肿瘤血供、通过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治疗肿瘤,另一方面125I粒子释放的放射性射线可杀灭肿瘤细胞,抑制其再生繁殖,两者优势互补,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是肝癌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其中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