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庆邦从1978年发表处女作至今,一直钟情于乡村和煤矿这两大主题。围绕这两个生存空间,刘庆邦写出了由五十年代末到当今社会中人们形形色色的生存危机。纵观当代围绕刘庆邦作品的研究,大都是从从某一角度切入之后归纳总结刘庆邦小说所显现出来的创作特点,或是对其作品中的某一类人物进行归纳和解读,从生态学的视角去解读刘庆邦作品的少之又少。进入20世纪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开始了人文转向。近年来随着地球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生态学也更加引人注目。“生态文学”就是文学在生态学领域的一种历史担当。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学,是指讴歌田园,以强调自然生态平衡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而刘庆邦的作品可以说是更广阔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他从一个作家对底层社会的人文关怀出发,描写底层农民和工人的生存危机,平静的叙述之下更多的是对生存危机背后的生态根源进行思考,包含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精神生态等。这样一来他的作品不仅是在叙述故事,而且是在一个综合性的维度上表现着一个自然、政治、精神各方面互动着的宏观历史。写作风格上,他虽然承接了沈从文、汪曾祺、林斤澜这一脉乡土之风,但是也有着自己的突破:细腻的情感,善于运用传神的意象,在表现生存危机时的酷烈笔调,以及作品中逼真生动的细节,都是他写作风格的独到之处。刘庆邦继承了中国现当代写实文学中关注底层民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增加了对生态学的思考。研究刘庆邦作品中的生存危机,深入分析这些生存危机产生的生态根源,能赋予文学作品更多的时代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量刘庆邦作品,更有助于我们对当今时代下种种不利于发展的因素进行思考。在广义的生态学中,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两者不可分割,互相作用。敬畏自然,遵循生态规律,才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这样生态的发展观来研究文学,也将更能发挥文学的社会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