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魏子书研究》,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综述,共有七章:第一、汉魏子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在综合比较各种史实以及文体之后,考察出“子书”自身体制上具有的优越性是它颇受汉魏时人青睐的主要原因。第二、汉魏子书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与先秦子书的对比,从作者思想、子书内容、著作体例等方面总结出汉魏子书的八大特点,它们于著作体例上显示出了很大的进步与开创性格。第三、汉魏子书的体例。从“杂篇”的设置、“自传性”篇章的附益与大、小序的写作等四个方面,考察了汉魏子书体例上的进步以及对于后世子书创作模式的奠定作用。第四、时人对于“子书”的评价。分门别类,举例说明汉魏时人眼中的“子书”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对于当时社会起到怎样的影响与作用。努力做到从汉魏人的眼中去看汉魏子书,而不是以今人的思想为标准,把后人所定义的“子书”还原到它在汉魏时期的最初面貌。第五、叙述汉魏子书发展的渐进过程,揭示它在每个阶段所具有的特点,以此提示我们:在阅读与理解汉魏子书著作时,不要带着现代人的对于子书的概念进行孤立地衡量与评判,而应该把子书个体放置到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使个案阅读与整体关照相结合,这样才是认识汉魏子书的正确态度,也才能保证所得出的结论相对公允。第六、否定“新书”之称源自于刘向校书,把它归之于汉人的“喜新”。“新书”作为汉代子书的泛称,才是导致贾谊、晁错等人著作以《新书》流传于世的主要原因。第七、“着眼当下”与“流芳后世”的矛盾,对于左右汉魏子书作者的主要心理矛盾进行透视,揭示他们视著作如己身的独特情怀。下编是对于汉魏子书几个共同主题的综合考察,共有四章,每章考察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汉魏诸子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与辨析,不仅于各自主题的专门史的形成有益,而且还能全面反映时代主流思想及其演变轨迹。第一、“孝”论。立足于考察“孝”观在汉魏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而探究其最终沉淀为汉民族主要道德规范的原因。第二、多言秦事。通过汉魏诸子总结亡秦教训的内容、方法与态度,考察当时政治现状及其作用于文人的力度。第三、“重禄养清”思想。揭示其在汉魏诸子中发展以及成熟的过程和原因。第四、文人之所以欲辨王、霸源于现实政治所需,汉武帝“独尊六艺”的举措于汉家“霸、王道”杂之的施政现状似乎作用甚微。原本计划分成上中下三编,下编着重于在上编宏观综合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探究目前围绕各部子书的很多是非难辨、争议较多的焦点问题,并且已经拟出桓谭《新论》、王充《论衡》与曹丕《典论》等三个个案,但是因为时间与论文篇幅所限,不能按计划进行,只好把关于这三部子书的一些零星心得集成一篇,缩编于本文《附录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