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患者心情持续低落,悲观厌世,频繁失眠,承受精神痛苦,严重时伴有躯体症状。全球大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可能伴随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腹泻。饮食、感染、疾病状态等因素均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异常的微生物群可以改变宿主的行为、免疫和内分泌。肠道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患者心情持续低落,悲观厌世,频繁失眠,承受精神痛苦,严重时伴有躯体症状。全球大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可能伴随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腹泻。饮食、感染、疾病状态等因素均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异常的微生物群可以改变宿主的行为、免疫和内分泌。肠道菌群影响神经系统的核心过程,包括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信号、神经发育和神经炎症,肠道微生物的异常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抑郁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均有显著关联。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的饮食调控是缓解情绪障碍的一种新兴方式,部分益生菌显示出良好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机制包括对神经传递、炎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us-Hypophysis-Adrenal,HPA)轴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且前人的研究表明,能够缓解抑郁样症状的益生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乳杆菌。在此,我们使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构建的抑郁症小鼠模型,通过行为测试评估13株乳杆菌的抗抑郁效果。本研究测定了抑郁相关的神经生物学指标和嘌呤代谢指标,分析了肠道菌群变化,并预测了菌群功能,通过关联性分析,构建乳杆菌、肠道菌群、嘌呤代谢和抑郁之间的联系,为精神益生菌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使用CUS抑郁模型,采用13株乳杆菌干预抑郁实验鼠,通过五种行为学(强迫游泳、悬尾、旷场、埋珠、明暗箱实验)和生化指标(脑部5-HT、血清CORT和海马BDNF水平)对乳杆菌的抗抑郁效果进行评价,筛选出3株具有优良抗抑郁功能的乳杆菌,分别是副干酪乳杆菌126L6、副干酪乳杆菌CCFM1229和鼠李糖乳杆菌CCFM1228。(2)测定了乳杆菌对抑郁小鼠海马、前额叶、杏仁核和下丘脑部分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其中副干酪乳杆菌CCFM1229能够显著上调抑郁小鼠的Grin1、Grin2a、Grin2b等基因的转录水平,对神经突触可塑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副干酪乳杆菌CCFM1229还能够显著上调抑郁小鼠的Mbp基因的m RNA水平,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髓鞘结构和功能的稳定;鼠李糖乳杆菌CCFM1228能够显著上调抑郁小鼠的前额叶Gfap基因的m RNA水平,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此外,CCFM1228显著抑制了抑郁小鼠海马CD36 m RNA水平的上调,从而避免由炎症小体途径导致的抑郁样行为。(3)乳杆菌干预后,模型小鼠肠道菌群Chao1指数和观测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Faith’s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升高,但香农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且β多样性形成了新的稳态。通过PICRUSt2对菌群进行功能预测,对照组和抑郁组小鼠之间有139种不同的功能类别,其中部分功能改变可能与造模方式和力度有关,乳杆菌干预后可以恢复菌群的部分功能。(4)与模型组相比,132M1、CCFM1229、8G3和CCFM1228的干预降低了大脑皮层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CCFM1229和CCFM1228显著升高了肝脏腺苷脱氨酶的活性。(5)在属水平上,Anaerotruncus,Lachnospiraceae UCG-001,[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 Group,Ruminococcaceae UCG-005,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Bifidobacterium,Coriobacteriaceae UCG-002和Faecalibaculum与大脑皮层中的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Marvinbryantia与大脑皮层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且以上所有属都与抑郁相关指数相关,表明大脑皮层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与由肠道菌群介导的抑郁表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综上,副干酪乳杆菌126L6、副干酪乳杆菌CCFM1229和鼠李糖乳杆菌CCFM1228的干预可以减轻慢性应激引起的小鼠焦虑和抑郁相关行为。其中CCFM1229和CCFM1228的缓解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大脑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实现的,而副干酪乳杆菌126L6对抑郁的缓解作用并不依赖于对大脑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调节,可能存在其他调节途径。
其他文献
乳酸是酸奶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通过其特异性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R)81调控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作用。GPR81在肝脏中高表达,而肝脏是最重要的脂质代谢器官,但乳酸/GPR81在调节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通过在野生型(Wild type,WT)和GPR81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中建立禁食
纳米模拟酶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因成本低、易制备、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新一代生物酶替代品。纳米模拟酶的类过氧化物酶和类氧化物酶特性在各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在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面,纳米模拟酶也获得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目前基于纳米模拟酶的农药检测方法通常需要生物酶的介入,存在易受环境影响、农药检测种类受限等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基于农药分子对纳米模拟酶的直接抑制作用,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辣椒素是一种来源于辣椒的生物碱,也是食品调味料辣椒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辣椒素在各类肿瘤细胞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抗癌效果,其潜在的药理活性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癌症死亡病例数量也在不断突破历史极限。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因其失分化(干性)状态抵抗现有疗法,导致ATC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近6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目前临床上用于PD的药物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在PD的晚期出现一系列运动并发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大的不便。因此,筛选毒副作用小和神经保护作用强的天然神经保护剂用于预防或缓解PD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
近年来,食物过敏在全球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对食物过敏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清洁、高产能的新型蛋白资源提出需求,比如昆虫蛋白、微生物来源蛋白、基因工程表达蛋白等新型蛋白资源或生产技术。然而这些蛋白存在致敏性风险,会对食物致敏风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致敏性评价将成为保证未来食品安全的基础。目前用于评价食物致
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s,DBEs)是一类能特异性水解支链淀粉及相关多糖中α-1,6-糖苷键的水解酶。在淀粉加工过程中,DBEs有效水解淀粉底物中的α-1,6-糖苷键,与其他淀粉酶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淀粉的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DBEs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葡萄糖、麦芽糖、环糊精及抗性淀粉等产品。普鲁兰酶和异淀粉酶是目前研究最多的DBEs,两者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普鲁兰酶的底物特
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期,血糖下降,肌糖原几乎耗竭,运动表现降低。酮体作为一种天然、快速且高效的营养补剂,近些年来已成为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梳理酮体补剂应用于竞技运动的研究进展,主要结果如下:(1)补充酮体可通过节约糖原提高耐力运动表现及认知表现;通过促进糖原合成提高运动后恢复能力。但因研究对象、补充类型与剂量及运动测试方式(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等因素导致研究效果不一致。(2)
细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抗生素的成功开发有效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但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耐药菌的出现,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细菌感染的新兴疗法,但大多数光敏剂通常处于“常开”的激活状态,且缺乏细菌靶向性,易对正常组织造成非特异性损伤。此外,氧气(O2)耗竭和光的穿透深度有限等因素严重限制了光动力疗法的效率和临床应用。化学动力疗法是一种依赖于内源性过氧
完全美拉德反应产物常用作食品风味料,但其理化性质不稳定,难以维持风味增强的效果。美拉德反应中间体在常温下理化性质稳定,用其替代完全美拉德反应产物便能够实现食品新鲜风味的受控形成。天然多酚可以与美拉德反应中间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褐变,具有作为美拉德反应中间体水相制备示踪剂的潜力。本文研究了甘氨酸-木糖美拉德反应模型体系中间体的水相示踪制备方法,分析了多酚类化合物鞣花酸与靶向中间体相互作用抑制褐变的
酸面团是由谷物和水组成,由乳酸菌和(或)酵母菌发酵而得的一种面团。作为一种天然发酵剂,酸面团有助于增大面包比容,改善面包质构,增强面包风味,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延长面包货架期,提高面包营养价值,对改善面包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酸面团的种类较为单一,油脂作为面包制作中的常用配料,对面包品质和风味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在酸面团中研究应用较少。本论文选用玉米油与小麦粉、水混合作为发酵基质,选用乳酸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