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夏是一味重要的药用植物。据统计在558种中药处方中,半夏的使用频率居第22位。但是由于品种、产地、采收时间以及加工方法等的不同,半夏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也影响了其药理作用。本文探讨了半夏的镇静催眠作用,考察了其急性毒性反应。同时收集了不同海拔、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加工方法的鄂西高产半夏药材样品19个,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电位滴定法和浸提物含量测定法对半夏药材进行了研究,以期寻找出半夏最为合理的生长环境以及采收加工方法。 半夏药理作用也十分广泛,中国药典记载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现代外用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慢性化脓中耳炎,兽医用以治疗锁喉炎。现代研究证明半夏还具有抗肿瘤、抗生育、降血脂、抗心律失常以及镇静催眠等多种重要的作用。对于其抗肿瘤、抗早孕以及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研究已较成熟,而其镇静催眠作用则存在争议,虽有临床资料报道半夏复方有镇静作用,但单味药的药理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对半夏单味药的镇静催眠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并与其作用相近的同科植物掌叶半夏和水半夏相比较。并将半夏与具有中枢镇静作用的苦参合用,二者用量均减半,考察合用后的镇静催眠作用。 采用阈下和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法,考察半夏醇提取物的镇静催眠作用,并与掌叶半夏、水半夏进行比较;以最大浓度和最大体积的剂量给小鼠灌胃,观察毒性情况。同时,采用电位滴定法,分别测定三种药材中总游离有机酸的含量,了解药材质量状况。结果:半夏大、小剂量组,掌叶半夏大剂量组和水半夏小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入睡动物数;半夏及掌叶半夏大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时间,水半夏作用不明显。三者口服毒性均很小或基本无毒。且三种药材中总游离有机酸含量的高低与其镇静催眠作用的强度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而与其乙醇提取部位的浸膏总量关系较密切。半夏与掌叶半夏的总提取物含量高,镇静催眠作用强,而水半夏总提取物的含量低,作用就弱。半夏与苦参合用,两者剂量均减半,考察合用后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半夏与苦参合用后,仍然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但较之单味苦参,睡眠平均时间有所下降,而SD值也下降。 生半夏历来被视为有毒药物,《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下品,现代将其列为二类有毒中药,限制使用,大多现代出版的书籍记载半夏用量不出10克。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半夏的广泛应用。考古书记载,半夏用量可达30~60g,甚至可达120g(久煎)。但临床仍然多用制半夏入药,然而各种疗效并不理想。因此,本文考察了半夏的毒性,为临床应用生半夏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H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柱温40℃,流速1.0ml/min,对半夏各样品中琥珀酸含量进行测定,测得其含量范围为0.00335~0.03279%,且其含量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