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森林的暴雨生态水文效应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珠三角城市森林定位研究站为研究平台,以森林生态水文学、环境生态学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等为理论依据,采用森林水文定位观测对比研究方法,对帽峰山杉木与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林外降水、林内穿透水、坡面地表径流和总径流进行一年的定位观测,尤其是暴雨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响应、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机理,以其城市自然森林对暴雨灾害的抵御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广州市区与帽峰山林区在30km水平尺度上单次暴雨雨量无显著差异。广州市区全年累计暴雨雨量为568.8mm,占年降雨量的30.9%,雨季4-9月份降雨量达到1561.4mm,占年降雨量的84.9%。而帽峰山林区全年累计暴雨雨量为655.0mm,较市区高出15.2%,占年降水量比率高出市区3.9%,雨季4-9月份降雨量达到1580.4mm,占年降雨量的84.0%。(2)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两种森林类型林冠层持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后,林冠截留率趋于平稳。杉阔混交林的暴雨林内穿透水量关系模式为:T1=0.586P1.097(R2=0.998);常绿阔叶林则为:T2=0.437P1.148(R2=0.985)。杉阔混交林群落冠层对暴雨的平均截留率8.2%、变幅在12.6%-5.3%之间、随暴雨量呈递减趋势;而常绿阔叶林冠层对暴雨的平均林冠截留率为14.5%,变幅在23.2%-8.9%间、随雨量呈递减趋势;两者截留率差异显著(p<0.05)。(3)全年9次暴雨,杉阔混交林集水区暴雨产流总量为124.9 mm,平均产流率为19.1%;常绿阔叶林集水流域暴雨产流总量为138.6 mm,平均产流率21.2%,两者的差异不显著。据2014年全年统计,帽峰山林区年降雨量为1882.4 mm,杉阔混交林集水区全年产流量714.8 mm,全年产流率为38.0%;常绿阔叶林集水区全年产流量为802.0mm,全年产流率为42.6%,常绿阔叶林降雨产流率高于杉阔混交林。雨季(4-9月份),杉阔混交林产流量为701.3 mm,产流率为44.4%,占全年产流量的98.1%;而常绿阔叶林集水区在雨季(4-9月份)产流量为704.8 mm,产流率为44.6%,占全年产流量的87.9%,两者雨季中的产流率差异不显著。7月份两种森林类型的产流率在雨季中最高。7月降雨量只有94.3mm,杉阔混交林集水区的产流量为62.0mm,产流率为65.7%;常绿阔叶林集水区的产流量为76.9mm,产流率为81.5%,两者的差异不显著。(4)暴雨条件下市区与林区在30km水平距离上的水化学含量差异不显著;年9次暴雨监测,林区暴雨p H测定均值为5.7、市区则为5.8;在市区,暴雨水化学元素C、有机碳(TOC)、N、NH4+-N、P、S、K+、Ca2+、Mg2+的检测平均含量分别是林区暴雨的1.19、1.22、1.37、1.44、0.66、1.53、0.69、2.22和1.14倍。反映出城市暴雨湿溶沉降中C、N、S及Ca2+、Mg2+含量大于后者及即城市大气环境这些化学物负荷相对较高。(5)暴雨条件下杉阔混交林的穿透水和常绿阔叶林穿透水的化学含量差异不显著。杉阔混交林穿透水中C、有机碳(TOC)、N、NH4+-N、P、S、K+、Ca2+、Mg2+的平均含量是常绿阔叶林的0.70、0.70、1.07、1.07、0.95、0.80、0.57、1.50、0.88倍。杉阔混交林的穿透水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C>有机碳(TOC)>K+>S>N>NH4+-N>Ca2+>Mg2+>P;常绿阔叶林的穿透水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C>有机碳(TOC)>K+>S>N>NH4+-N>Ca2+>Mg2+>P。9次暴雨中各项化学成分在杉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都表现为正淋溶,杉阔混交林冠层的淋溶系数次序为:K+>Mg2+>Ca2+>S>C>NH4+-N>P>N;而常绿阔叶林林冠层的淋溶系数次序为:K+>Mg2+>S>C>Ca2+>P>NH4+-N>N。(6)杉阔混交林坡面地表径流和常绿阔叶林坡面地表径流的化学含量无显著差异。杉阔混交林坡面地表径流中C、有机碳(TOC)、N、NH4+-N、P、S、K+、Ca2+、Mg2+的含量是常绿阔叶林的0.86、0.85、0.81、0.72、1.11、0.80、0.91、1.24、1.18倍。杉阔混交林暴雨条件下坡面地表径流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次序为C>有机碳(TOC)>Ca2+>K+>N>NH4+-N>S>Mg2+>P;常绿阔叶林暴雨条件下坡面地表径流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次序为C>有机碳(TOC)>Ca2+>K+>N>NH4+-N>S>Mg2+>P。(7)两种林型集水区总径流C、N、Ca的化学含量差异显著(P<0.05)。杉阔混交林集水区总径流中C、有机碳(TOC)、N、NH4+-N、P、S、K+、Ca2+、Mg2+的平均含量是常绿阔叶林的0.64、0.63、1.37、1.50、1.28、0.73、0.93、1.14、1.05倍。杉阔混交林集水区总径流化学的平均含量次序为Ca2+>N>C>K+>S>Mg2+>有机碳(TOC)>NH4+-N>P;常绿阔叶林暴雨-总径流化学的平均含量次序为Ca2+>N>C>K+>S>Mg2+>有机碳(TOC)>NH4+-N>P。两种森林类型集水区的暴雨-总径流中N、S、K+、Ca2+和Mg2+的迁移系数为正值,两者中C、NH4+-N和P的迁移系数表现为负值。(8)常绿阔叶林中土深30cm和土深70cm渗透水中的p H值、S和NH4+-N存在显著差异(P<0.05)。常绿阔叶林30cm深土壤渗透水中C、有机碳(TOC)、N、NH4+-N、P、S、K+、Ca2+、Mg2+的化学含量是70cm深土壤水的0.99、0.86、1.38、3.99、1.39、0.45、0.91、1.01、0.81倍。常绿阔叶林30cm深土壤渗透水的平均含量次序为C>有机碳(TOC)>S>Ca2+>K+>N>NH4+-N>Mg2+>P;70cm深土壤渗透水的平均含量次序为S>C>有机碳(TOC)>K+>Ca2+>N>Mg2+>NH4+-N>P。(9)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集水区径流对9次暴雨携带化学物质中C、N、P、S的通量平衡值为负值,表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此产生了水化学储蓄效应。其储蓄量分别占降水输入量24.2%、64.6%、11.6%、54.8%。而总径流中K、Ca、Mg的水化学过程表现为流失量较大,分别占总径流输出的84.5%、42.5%、30.2%。
其他文献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为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为传统的中药材,对于跌打损伤、骨质疏松、外创出血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中药成分提取以及探究其生物活性的报道逐渐增多,对于中药的再开发利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选择东北接骨木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果中的生物碱、木脂素、皂苷、花色苷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试验,意在为研究开发接骨
学位
兰花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是整个兰科植物(orchidaceae)的总称,我国约有173属,1240余种。其中,大花蕙兰(Cymbidium hvbridium),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兰科植物发育
獭兔,典型的皮用兔,因被毛独特而倍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生产中发现,某些獭兔会在腹部和四肢以及臀部出现皱褶,称其为皱襞型獭兔。皱襞型獭兔的个体比非皱襞型稍大,同时具有
卤虫 (Artemia) 属于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甲壳纲 (Crustasea),鳃足亚纲 (Branchiopoda),无甲目 (Anostacea),卤虫科 (Artemidae),卤虫属 (Artemia),为广温广布种,广泛分布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四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古诗词在文化的传承中占有者十分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组织学习古诗词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古诗词;興趣;意境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多媒体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期刊
利用透射电镜对无斑沙蜥、草原沙蜥、变色沙蜥、和青海沙蜥附睾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四种沙蜥的精子具有一些有鳞类精子的共同特征,即具有顶体囊、顶体下锥、单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些研究者认为,"五口通商"以后,上海迅速取代广州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该文指出,相较于上海的外贸增长,至太平天国初期,广州依然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太平天国战争打破
第一部分:hGSTP1-1及其半胱氨酸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诱导表达、纯化和部分性质研究 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P1-1、GST-π、GST-pi)是人体内GSTs的一种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