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会东县金锁桥铁金矿床位于杨子地台西缘,是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作基底、古生代海相沉积作盖层的长期隆起地带。会东地区经历了晋宁期大规模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从地球内部带来了丰厚的铁、铜、金等成矿物质,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总结找矿标志,提出找矿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通过在金锁桥的野外填图、采集有代表性样品、结合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和包裹体实验等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赋矿地层为中元古界青龙山组结晶灰岩及绢云千枚岩。花岗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浅成岩体(岩脉)在空间上与铁矿体或金矿体密切伴生,往往成为矿体的顶板或底板。层间破碎带、构造薄弱带常常是矿体的产出部位。矿区的矿体主要为铁矿和金矿,局部出现铜矿化。铁(金)矿体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分布,有尖灭侧现的特点,预测在矿区深部有矿体。金矿化比铁矿化略晚,在铁矿体内部和边部的破碎带或裂隙发育的地方,伴随石英脉/团块而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赤铁矿和褐铁矿,少量磁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微量自然金或银金矿。我们的分析数据表明,铁矿品位(Fe+Mn)多数在40%~55%,含磷0.03%~0.35%(平均0.10%),含硫0.03%~0.62%(平均0.14%),SiO2含量在10.43~19.04%,为主要有害成分,矿石质量总体较好,金矿品位3.1~7.4g/t,伴生银13~41g/t。本区为分异程度较高的过铝质钙碱性酸性岩,具有幔源花岗岩的特征。矿石中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无异常,表明矿铁未经结晶分异作用。铁矿石铂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Ir、Ru、Rh、Pt、Pd总量为:1×10-9~1.84×10-9),具有显著的正Ru异常(δRu=1.67~5.18),Pd/Ir值较高(15.1~30),铂族元素已发生强烈的分馏作用,可能与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矿床形成于晋宁期,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1455±38Ma,含矿石英脉中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介于130℃~240℃之间,盐度均值为19.13wt%;密度均值为1.18g/cm3。金矿多集中分布于热液活动中心,金(或铜)可以分布于铁矿体的外围或其下部,金矿往往叠加铁矿而构成铁金矿化。浅成岩体、褐铁矿化、构造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老硐及民采坑是寻找铁金矿体的找矿标志。矿区内花岗斑岩、花岗闪长玢岩等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现已探明矿体的深部及矿区外围的褐铁矿化带、层间破裂带,可作为下一步找矿的方向。矿区中部海拔较低的双龙厂、毛四和升子岩等地附近可作为金矿的找矿靶区;矿区外围海拔较高的位置如野湾、菜子地等可作为铁矿的找矿区域;矿区外围老村子北部发现了铜矿脉,可作为铜矿的找矿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