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正被逐渐认识,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居住形态、社会影响度等因素,决定它是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心。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所以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集中体现,而城市社区建设最终要落实在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上。具有基层性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团聚居民、便利信息交流和沟通等方面有天然优势,便于及时地、如实地反映和表达群众的利益诉求,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也是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社区共有资源自主治理的重要组织载体。社区社会组织易于产生集体行动,提升社区治理绩效,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率,发挥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区民主自治,有效地整合、配置与利用社区闲散资源,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发展,以满足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实现社区的有序管理。此外,社区社会组织聚集在社区内形成的公共领域平台上,通过协商对话机制,成为政府与群体沟通的重要桥梁。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意义与价值也在于此。纵观国内外的文献,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研究有着多种视角,其认识与政策建议也多种多样。公民社会的提法在政治上尽管有不同的理解,且公民社会本身在实践中也有很多风险有待正视与防范,但作为学理层面的共识还是值得探讨的。“公民社会”视角研究“社区社会组织”,是希望给二者做一个逻辑上的融合和链接,是对社区社会组织本源价值的回归,旨在希望摆脱宏大的宏观社会层面的探讨,而以现实问题导向来研究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与研究需要新的视角,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也是促成公民社会的生成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中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是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框架下,坚持法治、民主、自治的原则,找到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成长的正确路径。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并有效参与社区治理之中,不仅呼应了社会管理的要求,更在于积累社会资本,实现良善的治理结构,促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文明社会生成。以此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与发展、民主政治、自治组织的健康发展,构建公众参与型社会,培养居民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保障广大公民的民主权利实现,实现社会治理的有序化,达致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研究主要以公民社会理论、社群主义理论、治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已经存在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了类型学意义的归纳,总结出来社区社会组织除了具有社会组织所具有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以及自治性这些本质属性外,还有社区性与区域性、自发性和规模小、群众性与基层性和随意性与非法人性的特征。通过查阅资料与实地走访发现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多样,特别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具有直接关联性。公民社会视域中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理想状态可以从四个维度考察,即组织意志和行动的自主性维度;组织成员和文化的内聚性维度;组织技术和精神的专业性维度;组织制度和自身的适应性维度等。公民社会视域下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困境可以从外部环境与组织内部来考察。外部环境困难包括: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普遍认识不足与实践缺乏;“制度匮乏”与“制度剩余”;政策法规不到位,并且社会组织成立的门槛太高,多头管理等。内部自身困难包括:自我管理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缺失;经费困难,活动场所缺少,硬件资源获取受限;缺乏专业人才和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指导,以及缺少志愿者精神;社区社会组织整体缺乏独立性等。这些困境应该也是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初始阶段必然规律的体现。借鉴生物学中的逻辑斯蒂(Logistic growth model)增长模型来加以论述和说明:促进公民社会生成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路径应该走——以精英带动来组织社区;靠多方协作来培育组织;促良性运转来规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