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红梢斑螟种群动态及其转梢机理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pplesh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红梢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梢斑螟属,该虫生活隐蔽,是松树上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之一。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主要研究了微红梢斑螟的种群动态及其转梢机理,获得如下结果:1、微红梢斑螟在广西武鸣马尾松种子园一年可发生3代,其中第一代幼虫出现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出现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三代幼虫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从儿月份开始,幼虫逐渐进入越冬状态。有世代重叠现象。对微红梢斑螟成虫种群数量动态进行监测,显示其有3个高峰期。2、微红梢斑螟蛀孔在马尾松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无显著差异。蛀孔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聚集均数入的测定结果表明,其聚集原因是由于自身生物学习性或环境因素引起的。3、微红梢斑螟幼虫具有明显的转梢行为。转出梢与转入梢在枝条直径、枝条长度、蛀道直径、蛀道长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即转出梢的上述参数均明显小于转入梢。这说明微红梢斑螟的转梢与松梢的生长状况和蛀道的空间大小有关。4、微红梢斑螟幼虫转梢与梢条的营养物质变化有关。马尾松嫩梢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当年生的成熟梢,且嫩梢和成熟梢的上半部可溶性糖含量大于下半部;蛋白质在嫩梢中的分布较为均匀,但成熟梢中以枝梢的上半部含量高;游离氨基酸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微红梢斑螟危害后,马尾松枝梢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微红梢斑螟幼虫在梢中的取食时间的延长至转出呈下降趋势。说明微红梢斑螟幼虫的转梢与营养物质含量的降低有关。5、马尾松嫩梢中的单宁、总酚和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当年生成熟梢;嫩梢和当年生成熟梢中的单宁和黄酮含量均是梢的上半部显著高于下半部;嫩梢和当年生成熟梢中的总酚在梢中的分布较均匀,总酚含量在梢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无明显差异。6、微红梢斑螟幼虫的转梢与梢条的次生物质变化有关。微红梢斑螟幼虫蛀害引起马尾松枝梢中单宁、总酚以及黄酮含量显著升高。但是随着微红梢斑螟幼虫在梢中取食时间的延长,梢中单宁和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在幼虫转出梢前梢中单宁和黄酮含量显著高于转入梢和对照。总酚含量随着微红梢斑螟幼虫在梢中的取食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虽然在幼虫转出梢和转入梢中总酚含量显著降低,但依然显著高于对照。7、微红梢斑螟幼虫的蛀食对蛀道含水量和PH值有明显的影响。幼虫在蛀道内的蛀食活动引起蛀道PH值显著升高和含水量下降。总之,微红梢斑螟转梢与营养物质、次生物质、松梢生长状况和蛀道含水量和PH值的变化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以最小培养基为基础,筛选出适合拮抗链霉菌S15产生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并对其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菌株S15的适宜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2%,淀粉1%,花生饼粉2%,蛋白
目的 :分析研究中药外洗方泡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红蓝球分组的方式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
血源已成为采供血链条中的重中之重,献血回访制度作为一种对献血者的人文关怀纳入到工作程序中,为发展成固定献血者队伍的一个重要举措。
期刊
目的:探讨PDCA循环持续改进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240例医务人员作为常规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采
期刊
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进行PICC置管后穿刺的54例患者,分别为观察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重要世界性病害之一。准确可靠地鉴定生理小种的类型,明确其致病性差异对该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豆孢囊线虫侵染寄主受
期刊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依据不同护理模式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