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理论讲解、标准流程操作演示及自主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培训我市金平区两组不同专业背景校医人员单人法CPR,并在培训后完成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后即刻复苏技能水平,评价培训效果并总结经验;在技能培训后3个月和培训后6个月这两个时间节点,召回全部学员并重新考核CPR技能水平,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技能水平变化,为制定出一种适合校医群体的长期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汕头市金平区教育局通知召集我市金平区所有中小学在职校医共159人,所有学员均按照专业背景分成两组:医护专业组85人,其他专业组74人。在学员完成一般资料问卷和CPR知识性问卷后,对所有学员进行单人法CPR技能培训。所有学员均先集中理论培训,再分小组由培训老师演示并同步解说标准流程操作,最后小组内组织学员在模型上自主练习熟悉操作流程与按压技巧。课程结束后逐一考核考核研究对象CPR技能水平。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后CPR技能水平。 完成培训课程后对所有学员随访半年,分别于技能培训后3个月和培训后6个月这两个时间节点,两度召回培训学员并重新逐一完成技能考核,分别比较两组学员培训后即刻、培训后3个月、培训后6个月的CPR技能水平。 数据应用SPSS 21.0 件处理,P值小于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研究共募集我市金平区中小学校医159人,其中具有医学、护理学专业教育背景学员85人,归入医护专业组;其他专业教育背景74人,归入其他专业组。 培训签问卷显示156人(98.1%)在校园中接诊过突然意识丧失患者,只有2人(1.3%)表示有自信独立实施心肺复苏术,知识性问卷(20题)平均正确题数只有(5.68±1.43)题。 培训后即刻考核中,两组所有学员均能够独立完成基于案例的技能考核,完成培训后即刻考核。技能水平考核中估现场安全、正确识别体征、呼救“120”、启动CPR时间、按压总次数、正确按压次数、总呼吸次数、正确呼吸次数、按压中断时间等指标上,两组学 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培训后随访过程中,校医复苏技能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医护专业组培训3月后考核与培育后即刻考核相比,在启动CPR时间、按压中断时间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培训6个月后考核中,评估现场安全、正确检查体征、呼救“120”、启动CPR时间、正确按压次数、正确呼吸次数、按压中断时间等指标均与培训后即时考核相比,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专业组培训3个月后考核与培训后即刻比较,在正确检查体征、启动CPR时间、总按压次数、正确按压次数、正确呼吸次数、按压中断时间等指标上水平均明显下滑,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培训后6个月考核与培训后即刻比较,几乎所有指标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我市中小学校医CPR认知程度较低,技能掌握不足,无法满足校园CA事件的抢救需要,急需系统规范的CPR培训。 2.采用理论讲解、标准操作演示及模型人自主练习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校医进行培训,两组学员均取得较好成效,值得推广。 3.校医培训后单人法CPR技能水平随时间不断衰退,应重视及时复训,巩固培训效果,非医护专业背景学员应该培训后3个月内开始安排复训;医护专业背景人员复训间期不宜超过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