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关系网络(Social,Relationship Network)是以“社会人”为节点,“社会人”之间的多重社会关系则构成“边”的网络结构,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协助人们完成社会活动,极大改进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行为交互和协作模式。作为社会人,个体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属性的主要内容,其相应的社会活动往往有多方面,有现实中日常的起居生活,也有网络上的虚拟信息交流等,通过个体间的空间交互产生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并进而影响个人间的信息交流及现实中的出行等。
在地理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的社会活动往往是通过与其相对应的时空位置以及“人”-“地”信息变化来体现。然而现实生活中“人”、“地”的数据是随着其时空分布,有着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尺度。诸如社会科学中关于人的活动研究就有两种尺度,个体层次的微观研究和群体层次的宏观研究,各个活动都有其复杂的时空间特征,包括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次序等,这些不同尺度的时空活动特征使得“人-地”数据的时空分析比较复杂。目前,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以及网络结构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及节点间的影响机制,但往往缺乏个体在真实生活空间中的动态“地理要素”的考虑,不能从“人-地-时”一体化的角度来探讨个体间时空交互行为对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本文以“人-地”动态关系为基本出发点,综合时间地理学、行为地理学以及虚拟地理学的相关理论,讨论多源多尺度“人-地”数据条件下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方法,为地理社会关系网络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指导和参考。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人-地”关系的社会关系网络理论框架
通过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及面向“人”的时空行为模型的概述,将“人-地”关系及个体时空行为研究引入到社会关系网络模型中,提出了面向“人-地”的社会关系网络框架。以“人”为主体,通过时间模型、空间模型以及时空结合的模型来表达个体的时空行为,建立了动态多层次的“人-地”关系,通过个体间的时空交互过程来挖掘其潜在的社会关系,分析个体的“强-弱”社会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的结构类型等。
2)面向个体的多层次时空出行模型及其相似性计算
基于大数量个体日常出行轨迹数据,对轨迹中动态变化的“人-地”关系进行分析,本文提出了共享的层次架构SHF(Shared Hierarchical Framework)和面向个体的基于树的多层次出行行为模型TBHG(Tree-based Hierarchical Graph),对个体在多时空尺度下的出行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出行行为序列分析法对个体的出行轨迹进行相似性分析,构建了行为轨迹相似性模型,并结合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分析个体问潜在的社会关系。
3)地理社交网络中的个体时空行为模型及社会关系分析
针对目前流行的面向地理服务的社交网络,探讨地理社交网络的内涵和功能,分析地理社交网络中的“人”,“地”,“社会关系”数据特点及采集方法。在“人-地”理论框架下,分析用户历史签到数据(Check-in)及空间感兴趣点(POI)的时空特性,提出面向用户的社交时空历史访问轨迹,构建相应的用户社交时空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POI记录频繁访问法与用户关系链比较法相结合,米对用户间的相似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潜在的社会关系,构建面向个体的地理社交关系网络,并探讨该网络关系对用户日常出行行为的影响。
4)基于静态调查问卷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
基于县域尺度的城市居民出行调查问卷数据,探讨调查数据的特点,并展开问卷数据的设计、抽样采集方法及与数据的预处理工作等。并从静态的调查数据中对“人”,“地”数据进行空间匹配,叠加相应的社会属性信息,构建城市居民的日程出行行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面积比的时空路径相似度比较方法来分析居民的日程出行行为的相似性,并探讨与之相应的社会关系分析。此外,本文还针对静态的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成员关系,分析其家庭结构,并根据居民的家庭住址及成员结构,分析不同家庭间的空间相似性,并初步探讨了家庭间潜在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