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农户家庭的一项重要资产。作为流量其是重要生产资料,作为存量是重要的财富,耕地能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养老等一系列保障。因而学者和决策者中一直流行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的观念。近30年来,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农村居民从以农为主型向兼业型的生计转型,同时也改变了农业中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及其效率。与此相应的粮食主产区农地粗放化、山区弃耕撂荒等土地利用变化现象,是否意味着农户家庭耕地资产在贬值?进而,耕地资产价值的变化又如何影响家庭生计?这些问题在已有研究中鲜有涉及,但因关系到农户之间家庭收入和资产差距的扩大、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及耕地资源有效利用等,值得深入研究。 本研究首先构建耕地资产价值的度量指标,揭示了1986-2015年全国农户耕地资产价值的变化规律;其次,构建了耕地资产价值变化的解释框架,并基于扩展型C-D生产函数分别从省级和农户尺度对以上框架进行验证;再次,从耕地资产价值的概念和农户生计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家庭耕地资产作为生产资料、养老保障及金融抵押品的作用,即耕地资产价值变化对家庭生计的影响;最后基于前文的研究结论,讨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主要结论如下: (1)1986-2015年中国耕地亩均净收益和租金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同时“零租金”转出耕地的比重逐年上升,农户耕地资产处于“贬值”态势。其中全国三种主粮亩均净收益按1985年不变价从100.75元降至25.75元,30年间降幅达74.44%;具体到不同区域,集约农业区亩均净收益年际间虽有波动,但整体微弱上升(7.73%);平原和山区亩均净收益降幅均十分明显,其中2015年山区亩均亏损41.93元。同时全国亩均耕地租金从262.63元降至56.79元,期间降幅达78.53%,并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区耕地租金降幅最大,2015年亩均租金不足10元。此外,近年来耕地“零租金”流转现象愈发凸显,“零租金”转出耕地的比重已超过50%。 (2)技术进步是耕地资产价值下降的诱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要素替代效应和报酬递增效应降低了耕地在农业生产中的相对地位,降低了耕地资产价值。以省级尺度为例,耕地的产出弹性从初期0.202降至末期0.019,资本的产出弹性则从0.699升至0.933;同时,耕地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初期11.04%降至末期0.1%,而广义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则从-4.56%升至39.46%,耕地在农业生产中的相对地位不断下降,相反农业技术的作用愈发凸显。 (3)1986-2015年家庭耕地资产作为生产资料的作用不断下降,表现在家庭耕地经营收入在总收入和总消费中的占比下降,并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区的耕地资产价值最低,耕地经营收入占比不足1/25。若仍从事农业经营,农户需不断扩大耕地规模才能达到农村户均收入水平;相应地,农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在所需耕地规模中的占比不断降低,2015年该比例为3.42%,即1/25。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户依靠耕地收益已无法满足家庭基本消费。 (4)1986-2015年家庭耕地资产作为养老保障的作用同样不断下降,现阶段耕地资产已不具备基本养老功能,并且不同农业类型区存在明显差异。耕地养老保障价值从初期的550.90元/人·年下降到末期的150.37元/人·年,30年间降幅达72.70%;末期耕地养老保障的贡献率仅为11.15%。都市农业、集约农业、平原大田农业和山地农业的耕地养老价值分别为2310.51、2058.17、636.74和117.40元/人·年,其中都市农业区和山区相差超过20倍;此外,耕地养老价值对养老需求上限的贡献率同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区最低,其值仅为2.44%(不足1/40)。 (5)1993-2015年家庭耕地资产作为金融抵押品的作用也在不断下降,耕地抵押贷款功能十分微弱,不同案例区存在巨大差异。户均耕地抵押贷款额度的上限从初期7389.97元降至2509.35元。都市农业、集约农业、平原大田农业和山地农业区户均耕地的抵押贷款额度上限介于2879.27-47197.02元,其中集约农业区最高,而山区最低,两者相差近19倍;以获得20万元贷款额为例,以上四个案例区户均耕地资产占所需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2.78%、23.60%、8.21%和1.44%,其中山区户均耕地资产不及所需耕地面积的1/60。 (6)由于社会认知差别较大,多数官员和学者仍认为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但事实上家庭耕地资产已丧失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功能,这为放开土地承包权流转提供了较好的契机。现阶段农地经营权流转已不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耕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品难以处置和家庭耕地资产的抵押价值偏低,同样呼吁土地承包权流转。当然,为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和兼并,地方政府对放开土地承包权流转应有序进行。首先是市场准入,比如只允许承包权在农民之间流转;其次,可按照城市房地产限购的策略,耕地承包权可以先在县域范围内流转,然后在逐步扩大到市级或省级范围。此外,区域间农户收入和资产差距扩大、平原耕地粗放化经营甚至撂荒及其引致的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同样需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