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保障玉米高产稳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速效尿素在玉米种植中,需多次追肥才能达到高产目的,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出现,致使农民采用“一炮轰”、过量施氮等不合理施肥方式,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减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缓释肥与尿素配施的施肥方式,于2020年在陕西省杨陵区设置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施氮量180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97923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45201808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保障玉米高产稳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速效尿素在玉米种植中,需多次追肥才能达到高产目的,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出现,致使农民采用“一炮轰”、过量施氮等不合理施肥方式,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减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缓释肥与尿素配施的施肥方式,于2020年在陕西省杨陵区设置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施氮量180kg/hm~2下设置以下五种缓释肥(C)尿素(N)配施比例0:1(C0N1)、1:3(C1N3)、1:1(C1N1)、3:1(C3N1)、1:0(C1N0),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处理CK,共6个处理。主要研究不同配施比下夏玉米生理生长性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产量、氮素积累、土壤硝态氮分布及残留情况、水氮利用效率,以期获得陕西关中地区缓释肥与尿素配施最优比例,为一次性基施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1)缓释肥的施用较尿素单施可延长夏玉米叶片功能期,避免早衰。各处理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在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在灌浆期,施用缓释肥处理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随缓释肥配施比例提高而提高,均显著高于尿素单施处理。(2)缓释肥配施在保障前期养分充足的同时对夏玉米中后期生长有促进作用。拔节期C1N0处理各生长指标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低于C0N1及各配施处理;吐丝期后,随着尿素缓释肥配施比的提高,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C3N1处理的生长指标及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缓释肥配施可优化籽粒灌浆进程,显著提高百粒重、产量。缓释肥配施有利于提高起始生长势,缩短籽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百粒重,延长灌浆活跃期,延长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并提高灌浆速率进而提高百粒重。缓释肥配施条件下夏玉米产量提高的决定性产量构成因素是百粒重及行粒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着缓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C3N1处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指标最优。(4)缓释肥配施较尿素单施可显著提高夏玉米氮素吸收量、降低淋溶风险。随缓释肥配施比例的提高氮素吸收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C3N1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在吐丝期提高6.56%~29.85%,在成熟期提高4.84%~21.58%。尿素单施处理硝态氮含量在吐丝期显著高于缓释肥配施处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高于玉米需求,加剧氮素淋溶;缓释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后期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了40cm以下土层硝态氮含量,在保障玉米氮素需求的同时减少了氮素淋溶。缓释肥配施较尿素单施可显著降低成熟期硝态氮残留量,以C3N1处理最低,且主要集中于0~40cm从而降低了淋溶风险。(5)缓释肥配施可显著提高水氮用效率。随着缓释肥配施比例的提高夏玉米的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C3N1处理最高。缓释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吐丝期后氮素吸收量,促进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籽粒转运,提高了氮素转运量及效率,C3N1处理吐丝后氮素吸收量,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及转运效率最高。综上所述,C3N1处理生理生长指标、灌浆进程、水氮利用效率、产量最优,减少了硝态氮残留量,降低淋溶风险。因此,在陕西关中地区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推荐缓释肥与尿素配施比为3:1。
其他文献
桑葚富含花色苷、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癌、抗氧化等生理功能。桑葚果粉一般是将新鲜桑葚干燥后粉碎制成粉,但由于桑葚果粉的吸湿性强,易造成较大损失率。本文以成熟期新鲜桑葚为原料,选择合适的冻干助剂和湿法粉碎工艺参数制备冻干桑葚果粉,并对桑葚果粉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及在面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3种冻干助剂糊精、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对桑葚果粉含水量、水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光热资源丰富,玉米种植面积广,研究该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以及种植区适宜性,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极为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运用逐步订正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结合Arc GIS,分析了黄土高原1961~2017年光温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计算了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分析了光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确定适宜的灌水下限是制定棉花合理灌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以茎木质部水势(Ψstem-pd)为灌水下限的灌溉制度,可以避免传统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带来的间接误差,充分利用作物本身的节水能力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本文以桶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短期和交替干旱胁迫-复水的响应,以此来确定适宜的基于棉花木质部水势的灌水下限。2020年桶栽试验研究新陆中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再生水灌溉成为解决农业用水不足的重要途径。再生水灌溉具有节约水资源、保证率高、作物增产等几大优点,但其中含有的大量悬浮物、有机质、盐分等物质在灌溉后进入土壤环境,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水力特性,长期灌溉后土壤导水率下降,甚至出现斥水性。本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积水入渗,以五种不同水质的再生水与清水灌溉亲水与斥水土壤,获取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实测数据。分别使用HYDRUS-1
举办“长三角阅读马拉松”赛事是长三角地区文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品牌化运作理论及其解释框架,从品牌定位、品牌标识、品牌管理、品牌宣传、品牌创新等方面分析该赛事的品牌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经验,以期为其他跨区域性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极端干旱与高温天气频发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干旱胁迫均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生理。同时,作物良好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氮素供应。因此,在不同氮处理水平下探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协同干旱胁迫对作物生理生长的影响、了解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理调节机制,有助于在未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水资源匮乏环境下,为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提高作物水肥高效利用效率提供坚实的理
针对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及棉田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于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新疆石河子市146团进行大田试验,以棉花“新陆早42号”为材料,在棉花的苗期(A)、苗期+蕾期(B)、苗期+蕾期+花铃期(C)分别设置W1(-10 k Pa)、W2(-20 k Pa)和W3(-30 k Pa)3个土壤基质势调控灌溉水平,以整个生育期土壤基质势下限-40 k Pa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对不同土
关中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过程中长期面临干旱、水氮利用效率低、追肥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利用田间实测数据对DSSAT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评估了该模型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周年施氮处理,运用DSSAT模型进行连续30个周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拟,量化不同施氮方案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区域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内嵌于商品贸易中的虚拟水资源交换量越来越大,虚拟水流动对中国区域水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同时,中国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与人口经济布局、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不匹配,加之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缺水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约束因子之一。此外,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大变革时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