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比较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在理论层面,购买力平价具有简单的逻辑和较为直观的表达,虽然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假设较为严格,但随着计量方法的进步,国内外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从未停止。在实践层面,购买力平价除了参与国际比较项目(ICP)比较两国的GDP以外,在预测金融危机、判断汇率错配以及作为汇率名义锚等方面都能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在理论准备阶段,首先梳理了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以及欧元的出现及发展,接着对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的发展作了介绍。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发展介绍了工资成本汇率理论和弹性价格货币理论等。国内外对购买力平价的研究结论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国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样本的不同都会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因此在第二章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发现针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研究,鲜少有将样本按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事件的时间节点来进行划分的。此外,已有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研究大多选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但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与非主权国家货币(比如欧元)的汇率是否依旧具有相同的解释力度尚存疑虑,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导向。
实证部分分为全样本协整检验和多样本的协整检验两部分。全样本协整检验是在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的样本基础上,对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进行了协整检验。多样本协整检验部分,首先对全样本按照关键事件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全球金融危机等的时间节点进行划分,然后在分别对各个子样本进行协整检验。最后把兑美元和兑欧元的购买力平价在相同区间内作了比较,并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样本进一步作了VECM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启示与政策建议,并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论:(1)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8-2018.12)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2)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3)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长期看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4)中欧汇率、欧元区HICP、中国CPI依次是冲击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偏离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指导作用。
本文在理论准备阶段,首先梳理了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以及欧元的出现及发展,接着对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的发展作了介绍。传统购买力平价理论包括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发展介绍了工资成本汇率理论和弹性价格货币理论等。国内外对购买力平价的研究结论一直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国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样本的不同都会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因此在第二章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发现针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研究,鲜少有将样本按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事件的时间节点来进行划分的。此外,已有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研究大多选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但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与非主权国家货币(比如欧元)的汇率是否依旧具有相同的解释力度尚存疑虑,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导向。
实证部分分为全样本协整检验和多样本的协整检验两部分。全样本协整检验是在2002年7月到2018年12月的样本基础上,对人民币对欧元汇率进行了协整检验。多样本协整检验部分,首先对全样本按照关键事件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全球金融危机等的时间节点进行划分,然后在分别对各个子样本进行协整检验。最后把兑美元和兑欧元的购买力平价在相同区间内作了比较,并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样本进一步作了VECM分析、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点启示与政策建议,并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论:(1)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及欧元平稳运行后的(2005.8-2018.12)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协整检验成立;(2)非主权国家货币欧元同样适用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3)2008年金融危机是影响汇率市场的重要节点事件,长期看不影响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成立;(4)中欧汇率、欧元区HICP、中国CPI依次是冲击人民币兑欧元购买力平价偏离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因此,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人民币兑欧元汇率,对中欧经贸往来有一定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