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从靶向药物(本研究以盐酸厄洛替尼为主)及肿瘤与皮疹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盐酸厄洛替尼导致皮疹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皮疹的中、西医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动物实验部分:先后饲养3批小鼠,通过检测小鼠在盐酸厄洛替尼干预前后的皮肤组织、血中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来确定靶向药物相关皮疹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目的:盐酸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作为主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靶向药物,临床应用范围甚广,但副反应较多,其中以皮疹最为多见,且最令患者难以忍受。本实验旨在研究应用盐酸厄洛替尼前后小鼠在肉眼、显微镜观察下以及血中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复制、建立盐酸厄洛替尼所致皮疹的动物模型,为临床进一步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靶向药物产生相关皮疹的机制及评价外用药物的疗效提供模型。方法:使用BALB/c雌性小鼠若干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实验批次有不同的饲养周期做对照)。实验组用浓度为10 g/L的盐酸厄洛替尼溶液按100 mg/kg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灭菌去离子水灌胃,每天1次。于给药前24 h在小鼠头颈部、背部、腰部等处脱毛(不同实验批次有不脱毛组、不同时间脱毛组等做对照),实验结束后于小鼠头颈部、背部、腰部剪取皮肤,心尖部取血,观察并测试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在肉眼、显微镜观察下以及血中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先后共进行3次以保证动物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之间在毛发再生天数、毛发完全再生天数、出现脱屑时间、出现皮疹时间、毛囊扩张数目、IL-1B、IL-2R、IL-6、IL-30、TNF-α、IgA、IgG、IgM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的毛发开始再生天数、毛发完全再生天数、IL-1B、IL-2R、IL-6、IL-30、TNF-α等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存在差异(P<0.05),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于第21天达到高峰;实验组小鼠的IgA、IgG、IgM等三项指标的变化在不同时间存在差异(P<0.05),于第14天时达到高峰;实验组小鼠出现脱屑时间、出现皮疹时间、毛囊扩张等三方面在不同时间的对比没有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研究印证了诸多研究者关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为一种炎症反应"的观点;(2)小鼠经盐酸厄洛替尼干预后的炎症反应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盐酸厄洛替尼干预后的小鼠可能存在免疫反应,该免疫反应可能是在炎症反应基础上继发的机体免疫应答;(3)该动物模型可靠实用,具有可重复性,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的建立,可推广供临床、实验研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