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叙述了白花酸藤果的化学成分及相关的生物活性研究;第二章阐述了匙萼金丝桃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第三章综述了酸藤子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目的:研究两种药用植物白花酸藤果(Embelia ribes)和匙萼金丝桃(Hypericum uralum)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硅胶、大孔树脂D101、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RP-18、MCI树脂等多种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NMR、MS、UV)等对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此外,采用镇痛实验和抗疟实验对相关成分进行活性研究。结果:本实验从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胡萝卜苷(3)、儿茶素(4)、芦丁(5)、异槲皮素(6)。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总提物在1000 mg/kg剂量下的镇痛率为47.78%;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在500 mg/kg剂量下的镇痛率分别为51.00%、51.00%、48.28%;混合物1和2、化合物3、4、5及6在100 mg/kg剂量下镇痛率分别为40.00%、22.89%、55.26%、44.21%、29.74%。在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混合物1和2、化合物3、4及5在100 mg/kg剂量下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26.09%、31.71%、8.70%、13.72%。从白花酸藤果地下部分95%乙醇提取物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胡萝卜苷(3’)、芦丁(4’)、(+)-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5’)、儿茶素(6’)、信筒子醌(7’)、2,5-二羟基-3-十三烷基-1,4-苯醌(8’)。?-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4’、6’和7’的活性均较弱;化合物7’在100 mg/kg/day的剂量下体内抗疟实验中的平均抑制率为54.53%,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的镇痛率为82.74%,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的痛阈提高率为134.37%。从匙萼金丝桃全株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初步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圣草素(1)、槲皮素(2),表儿茶素(3)、3,4,5-三羟基酮(4)、1,7-二羟基酮(5)、4-羟基-2,3-二甲氧基酮(6)、toxyloxanthone B(7)、1,3,6,7-四羟基酮(8)、2,3-二甲氧基酮(9)、1,5,6-三羟基-3-甲氧基酮(10)、hyperielliptone HD(11)、3,3’,4,4’-四羟基联苯(12)、莽草酸(13)、胡萝卜苷(14)、豆甾醇(15)、β-谷甾醇(16)、桦木酸(17)、槲皮素-3-O-(4’’-甲氧基)-α-L-鼠李糖(18)、原花青素A-2(19)。从匙萼金丝桃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5和18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的镇痛率分别为22.56%及50.89%,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无活性。结论: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各组分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活性。从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4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活性最好;从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的混合物1和2、化合物3和5在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镇痛活性。从白花酸藤果地下部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4’、6’和7’仅表现出微弱的?-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化合物7’在体内抗疟活性研究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同时其在镇痛实验中也表现出较强的活性。从匙萼金丝桃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8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表现出和200 mg/kg剂量下阳性药相当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