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所处时代,启蒙理性面临着危机;在机械自然观念下,自由陷入理论困境。而康德批判哲学的中心课题即在于:论证自由的存在,并为矛盾对立的“自然与自由”寻求和解统一。本文围绕着“自由何以可能”这一时代理论困境,从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构建上来层层深入探讨自由问题并以此切入到对康德美学中自由观的分析。通过对康德三大批判中自由问题的阐述,由此梳理出其哲学体系中自由的三个不同层面(即先验自由、实践自由与审美自由)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认识中的先验自由使自由具有了可设想性,并构成自由意志的内在根据,为实践自由提供理论基础。但自由毕竟是物自体,不可认识,我们谈论自由,是一种实践谈论,而非认识谈论。所以从先验自由到实践自由间地过渡存在鸿沟。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到自由的呢?康德认为感性的审美活动便是通达自由的一种途径。从先验的自由到实践自由的过渡,需要感性的审美自由来架接,自由方才有迹可寻,自然与自由才能和谐统一。由此,康德从“先验反思”入手,对自然合目的性原理与康德先验美学的关系进行分析。阐明正是目的论自然的发现,才找到审美判断力的先验原理“自然的合目的性”,而先验原理的发现才使审美具有了普遍必然性,于是审美发生先验转向,康德美学具有了区别于传统客观美的先验特质。而正是在先验特质这一点上,审美与自由具有了关联。其次,康德说“美是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游戏”,它是一种主体内在的自由。这要求我们对先验想象力的功能与其同知性的关系进行考察,以此来探明审美自由得以发生的心意机制,回答审美作为一种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难题。审美自由作为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间过渡的桥梁,为自由提供了感性基础,这就要求审美自由具有经验、先验、超验三种维度,审美才能体现出自然与自由的和谐统一。通过对康德美学中自由观念三个层次的解析,我们才能形成对康德美学“自由观念”的整体把握。由此才能明白:康德美学从纯粹美到依存美,从美的分析到崇高的分析,并把理想美归于依存美这一逻辑路径的内在合理性。所以康德美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在于建构以“自由”为核心的实践理性本体论美学。它使审美与人的存在真正关联了起来,赋予了人超越的内在自由。这便是康德美学与传统客观本体论美学的根本不同,也是康德对美学学科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