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述行理论是在奥斯汀创始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形成。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奥斯汀提出之后,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文学以及文化研究等诸多范畴得到普遍发展和运用,如今已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影响西方文论最重要的批评视角和理论资源之一。在谈及文学述行理论的现状和未来时,乔纳森·卡勒曾说,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语行为"、"述行"等范畴已经使得文学的意义和效果成为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中的重大议题。述行语言的文学理论范式被非文学学科关注后,反过来被文学理论家所重视,用来反观文学事件的本质问题,借以应对文学研究中的理论终结危机。这种向内转回到文学本体的方式可以成为后现代背景下学术纵深发展和跨学科知识范式相互融合的一个例证,既契合了当今学界跨学科知识重构的需要,又凸显了文学研究的存在价值。全文分为四章:绪论主要论述文学述行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该论文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章"文学话语的述行可能",概述了奥斯汀、塞尔、奥赫曼在文学话语方面的基本观点,重点阐释了其中文学话语述行性是否可行的观点,论述文学话语同日常话语的关系。第二章"文学话语的述行方式",主要论述了费什、德里达、米勒对于文学语言如何述行的观念,展现了文学述行的多种表现形式:即读者行事的文学述行,可重复性的文学述行,写作阅读具有不容置疑的述行性三个侧面。第三章"文学述行的跨界研究",以巴特勒的性别述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布尔迪厄的文学场域为例,讨论了"述行性"从哲学、文学领域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政治社会生活领域的理论延伸。第四章"文学述行理论的方法论特点",从跨学科、阅读述行和读者建构、内容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三个角度,简要探讨了文学述行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特点。结语简明叙述了文学述行话语的交互性、融合性等特征,以及未来向文化述行发展的趋势,并展望了文学述行理论在互联网新媒介时代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