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中华文明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时而愉悦、时而忧伤、时而辉煌、时而凄凉。而中国雕塑艺术就如同中华文明一样也有着曾经的几度盛衰,其中汉代雕塑艺术无疑就是这厚重的中国雕塑史上一篇华丽的乐章。这一时期的雕塑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亦或是在表现技法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代表首推霍去病墓石雕群。它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在墓冢中放置石质雕刻的,开辟了中国雕塑象征主义的先河,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出现为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的“气韵生动”一词是在南齐时期提出的,但早在汉代时期我们的作品就已经充分的流露出了这种思想。霍去病墓整体风格浑厚古拙,又兼具浪漫主义气息,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那么雕塑家为什么没有延传秦代雕塑那种古朴写实的特点呢?不得不说跟这个时期的经济、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华夏文明为汉代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石材的广泛应用与冶炼技术的发达是促成石雕艺术发展的直接动力,那么霍去病墓石雕在这一时期产生便不足为奇了。了解一件作品,不应仅仅从雕塑自身的造型特点、审美价值出发,同时我们更应该了解它的历史价值、历史渊源,以及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一件作品。汉代雕塑艺术中,霍去病墓石雕可以说是一个个案。它不同于其它的雕塑样式,但同时又与其它的雕塑样式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不得不说是同一文化,统一制度下的环境所造成的。大一统的思想,同一文化下多元文化的并存,为汉代雕塑艺术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环境,使其既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又有传统文化的严谨。汉代雕塑艺术的兴盛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必然体现。我们研究汉代雕塑艺术,了解霍去病墓石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重要的也是一种反思。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中国先贤们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文化艺术,被世人敬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中华文明向前迈进的步伐好像戛然而止了。直至清末,中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艺术方面,都进入了其历史上的低潮期,所以很多怀揣梦想的有志之士纷纷走出国门,向西方寻求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理念。继而西方艺术也悄然涌入国内,并植根于这片充满包容的土壤。在长期学习西方艺术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种困惑,那就是,传统的东西是否还应该保留,西方的文化是否就一定先进,这些困惑一直伴随着我们。汉代文化告诉我们,中华文明是开放而包容的,汉代的文化就吸纳了世界多民族文化。所以应该在汲取外来营养的同时,发展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这样属于中华文明的艺术才会继续蓬勃发展,汉代雕塑艺术才会像一面旗帜一样永远插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旗帜不倒,艺术永生!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汉代的霍去病墓石雕,而是通过我们对它的深入研究,来充分认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使我们不再盲从。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有必要让后世子孙了解自己的祖先,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有过多少次,外来文化试图改变我们古代先贤创造的历史文明,但最终无功而返。一个国家的领土失去了,我们可以夺回,但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被奴役,那么这个国家就如同一台被人控制的机器,没有历史,没有未来。鉴此,本人立足传统文化,着眼历史,以汉代霍去病墓石雕艺术为切入点,试图从他的历史背景、风格形式、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和研究。为当下一味跟风的艺术现象寻找优秀文化传承的脉络和价值。从而坚定中国传统文化信念,走出一条既具有当代性又兼备民族特色的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