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先秦儒家思想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所构建的孝道观,是儒家人文理论的基石。曾子、孟子都传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孝道观,“百善孝为先”,在传统中国社会,孝道倍受儒家文化推崇,《孝经》也是关于孝道的阐述。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稳定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安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孝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孝源于原始社会,原始初民的爱亲之心往往以祭祀祖先的宗教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神秘色彩,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随着祖先崇拜的不断强化,孝观念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中国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使社会出现私有制,为传统孝道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深入展开,系统孝道观形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大力倡导孝亲思想,曾子、孟子、《孝经》对孝道观皆有叙论。孔子是积极倡导孝道的第一人,从养、敬、容、思、丧、祭、守等几个方面来阐释孝道,并把“孝悌”看作“为仁之本”,是系统孝道观的奠基者。曾子继承孔子思想,在哲学上进一步将孝观念体系化,孝论始终贯穿于曾子的孝行中。孟子对孝道观进行人性论的证明。《孝经》的中心是“以孝治天下”,完成了孝道的理论创造并使其达到了顶峰。第二部分从三方面分析了先秦孝道产生、维持的社会因素。孝与国家产生的方式强化了建立在血缘感情基础之上的孝道伦理;大家族重视孝道,关系到大家族的盛衰发展;古代养老是家庭的事情,孝道的提倡使养老得到道德上的保障。第三部分是孝道在现代的变化和倡导新孝道的必要性。传统孝道正面临着现代化,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扭曲,需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因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建立新孝道的迫切需要。表现在稳定家庭、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社会进入老龄化的迫切需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第四部分从三方面论述倡导社会主义新孝道的意义。表现在解决养老敬老的问题;提高当代人的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总之,传统孝道作为一种伦理观念,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政治、文化、思想走向。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孝道,并将它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发扬,使之焕发出时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