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株行走向是决定群体受光态势及内部光照、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键因素,对产量、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理解株行走向与作物群体环境及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及高质量健康群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株行走向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不同行向对水稻群体环境的影响机制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5055、宁粳8号、镇稻1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株行走向:东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株行走向是决定群体受光态势及内部光照、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键因素,对产量、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理解株行走向与作物群体环境及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及高质量健康群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株行走向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不同行向对水稻群体环境的影响机制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5055、宁粳8号、镇稻1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株行走向:东西行向(30×13.3cm)、南北行向(13.3 ×30cm)、方形栽插(20×20cm),采用多种环境监测手段量化不同株行走向的群体环境差异,揭示株行走向对群体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旨在深入揭示群体光温环境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内在关联,丰富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主要结果如下:1.模拟比较了东西、南北行向的太阳辐射差异。利用太阳角度计算器计算了丹阳、哈尔滨地区拔节至成熟期阳光沿东西、南北行向的照射时长;利用遮阴计算公式计算了东西、南北行向行内、行间遮阴宽度;利用自制的遮阴装置模拟了东西、南北行向的累积日射量。结果表明:(1)阳光沿东西行向的照射时长显著高于沿南北行向的照射时长。拔节至成熟期阳光沿东西行向的照射总时长约为南北行向的3倍。(2)东西行向早、晚行内遮阴较重,行间遮阴较轻。(3)东西行向接收的累积日射量显著高于南北行向。总体而言,东西行向的受光态势要好于南北行向。2.实测评估了株行走向对水稻群体环境的效应。利用贴片式日射计、Sunscan冠层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温湿度传感器测量了冠层累积日射量、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冠层温度、行间温度。结果表明:(1)东西行向冠层光照的时空分布更理想。东西行向在保证冠层总累积日射量较高的情况下使更多的光透射到冠层中下部,冠层整体受光均匀;东西行向早晨透光率高可保证冠层温度和植株代谢水平的快速回升,正午通过行的遮阴效应可减少光抑制的发生。(2)东西行向群体温度的时空分布更理想。东西行向早晨冠层透光率高利于群体温度的回升,正午前后东西行向较强的遮光效应和冠层散热性能,降低了群体温度,最大程度避免了高温胁迫的发生。(3)株行走向对群体环境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南粳5055的群体环境受株行走向的影响较大,且东西行向更有利于该品种冠层的光温分布,宁粳8号和镇稻18的群体环境受株行走向的影响较小。总体而言,东西行向的冠层光温分布要好于南北行向。3.明确了株行走向的产量效应。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齐穗前方形栽插的茎蘖数和干物重具有显著优势,东西行向次之,南北行向最低,齐穗前方形栽插最有利于水稻分蘖萌发和干物质积累。(2)齐穗至成熟期东西行向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较高,齐穗后东西行向更有利于提高产量。(3)株行走向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南粳5055采用东西行向能获得较高产量,株行走向对宁粳8号和镇稻18的产量影响不大。总体而言,东西行向更有利于水稻增产。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东西行向栽插可以优化群体的受光态势和光、温分布,在产量效应上可使部分品种增产,而其他品种产量持平。这一研究结果启示,生产上同一田块采用不同行向种植可能存在产量上的显著差异,并为探索作物群体环境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在育种过程中,植物表型信息是育种科研人员筛选优良品种的重要判断依据。传统以人工方式进行田间作物表型信息收集,工作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种质创新和改良的速度,亟需研发植物表型信息自动化采集平台进行作物表型信息的高通量、自动化快速检测。本研究针对现有轨道型大田表型检测大型自动化系统成本高、结构复杂、维护费高、灵活性差,现有固定结构移动表型检测机器人难以适应不同行间距作物的表型检测,设计一款面
深层土壤(>30 cm)是陆地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超过77%的有机碳储存于深层土壤中,揭示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变化对于全球土壤碳循环的定量评估至关重要。生物质炭具有碳含量丰富、稳定性高等特性以及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其应用于土壤被认为是土壤固碳选择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已有众多文献报道生物质炭施用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动态具有显著影响,然而,生物质炭施用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影响还少有报道,
芒果(Mangifera indico Linn)和香蕉(Musa nana lour)是我国热带主要种植的果树,也是我国热作区农业的支柱产业。由于过量使用化肥,我国热作区土壤面临酸化、板结、肥力下降及土传病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芒果及香蕉种植效益逐渐走低,严重影响热区芒果及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和加快土壤养分释放,同时能够促进植株生长、提高
自“中国制造2025”始,“十三五”计划、“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均多次出现了关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关键词,增材制造领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为了提升增材制造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大量的企业开始将具有增材制造加工能力的加工中心应用到供应链中,而如何对加工中心的位置进行选取并且对服务区域进行划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考虑库存成本的增材制造加工中心选取与服务区域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
塞尼卡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会造成猪的口鼻和蹄壁出现溃疡性病变,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塞尼卡病毒病呈零星散发趋势,虽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已被证明在调节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多种生物学过程产生深远影响,但lncRNA在SV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lncRNA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红枣脆片以其酥脆爽口、风味独特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传统油炸的红枣脆片虽然口感较好,但产品含油率过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所以研发节能省时且干燥品质较好的干燥工艺,对探索红枣脆片新的加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鲜灰枣为对象,使用自制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装置,研究了远红外热风联合干燥的干燥动力学,以及红外温度、热风温度、辐照距离以及枣片厚度对灰枣脆片Vc含量
异染色质蛋白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HP1)是一个真核的染色质蛋白,它由一个chromo结构域(CD)和一个chromo-shadow结构域(CSD)组成,它主要通过与组蛋白修饰及其他异染色质蛋白互作而参与异染色质的形成和转录沉默的调控。已有的研究揭示了 HP1如何影响染色质建成、基因沉默和基因表达的机理,但是有关HP1、HKMTase(Histone Lysine
靛红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可用作药物合成的前体。自发现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有关靛红合成,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和工业应用的研究工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制备靛红衍生物的常规方法是Sandmeyer,Stolle,Gassman和Martinet等方法。靛红合成的目前热点之一是吲哚及其衍生物的氧化,但鲜有通过光催化氧化吲哚及其衍生物温和高效地制备靛红。硅氢加成反应是指含有Si—H键的硅烷化合物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其生育期常受到病虫害的困扰。萜类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帮助植物抵御天敌等。植物萜类物质的合成有两条合成途径,即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甲羟戊酸(MVA)途径和存在于质体中的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与MVA途径的研究相比,MEP途径的研究刚刚起步,尽管一些与该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已被克隆,但其代谢调控的研究仍不清楚。本文主要对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