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了动词的名词化问题,“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不应当作脑里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和知识的一个完全自主自足的天赋成分,而应当作是与一般认知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种能力。就动词的名词化而言,动词的名词化既是语言现象,又是认知心理现象,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无法截然分开。我们通过动词名词化的典型格式,对《动词用法词典》中的动词进行测定,结果证明动词向名词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非离散性的连续性动/名语法范畴,说明了动词的名词化是一个程度问题。为了描写和解释动词名词化现象,我们建立了认知模型,将动词的名词化看作借助一个参照点来建立与目标体的心理关系的一个过程。动词的名词化总是在一定的“认知框架”中进行的,参照点和目标体同处在一个认知框架内,由于参照点的激活,目标体会被确定无误地激活,参照点一定比目标体显著。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动词的名词化中也存在朱德熙先生所说的“自指”和“转指”现象。我们认为动词名词化的“自指”和“转指”现象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意象不同,在认知图示上的表现是凸显的侧面不同,前者是把关系(包括与之相关的事物)作为一个整体被凸显,我们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定义为“隐喻”;后者是把关系中的某一事物(动词的论元)凸显出来,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定义为“转喻”。在文章中我们对转喻的认知框架进行了描写,发现动词对其转指的论元是有所选择的,对其中的规律从“显著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