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院校是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独特形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模式的集中体现。本论文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为依据,在分析民族院校的现实困境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围绕“民族院校如何发展、民族院校去向如何”问题对我国民族院校的改革发展展开研究。本论文提出转型是民族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院校的转型就是要促进民族院校向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院校要由政治取向办学向学术取向办学转型,要由准行政运作机制向准市场运作机制转型;同时民族院校转型需要建立“一体化”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大力扶持民族地方高等学校、加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立法等。民族院校转型是对民族院校发展历程、民族院校发展现状以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性分析得出的结论。从民族院校发展历程看,本论文提出我国民族院校的建立主要缘于党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深刻认识、缘于党在革命时期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经验、缘于苏联民族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我国民族院校的发展过程是民族院校这种民族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我国民族院校自身不断转型发展的过程,转型中我国民族院校体现出政治性逐渐减弱学术性逐渐增强、特殊性逐渐减弱普通性逐渐增强的特点。在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现状方面,本研究分别对民族院和非民族院校师生、部分高等教育专家及四所民族高中学生展开调查,调查表明:民族院校传统办学体制内的改革不能改变民族院校的办学困境;转型发展是新形势下民族院校的应然选择;向一般院校转型是我国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向。同时本研究以广东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为案例对民族院校的转型发展展开深度研究,通过对三所民族院校转型发展过程的全景描述,真实展现我国民族院校院校转型发展的实然状态。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方面,本论文认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本质规定性在于其学术性、公平性和跨文化性,并从其学术属性、公平属性和跨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对我国民族院校转型问题展开探讨,提出民族院校的转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要不断提升自身跨文化教育水平,要着力推进民族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民族院校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民族院校转型要坚持完善我国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建立民族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拓展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功能、推进民族院校形成不断革新的创业文化。从民族院校自身角度来看,民族院校转型包括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体制机制、办学模式、学科结构等在内的全面转型。在办学理念方面,民族院校要树立办大学的理念、要树立创业型大学理念;在战略定位方面,民族院校要突出区域性、提升核心力、强化学术性;在办学制度方面,民族院校要推进现行办学制度转型、建立起新型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办学模式方面,民族院校要建立起愈加开放的、利于学术发展的办学模式;在学科结构方面,民族院校要面向区域社会实际,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小而强”的学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