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现金持有量研究是公司财务领域内的一个核心问题。虽然学者们对企业现金持有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结论却不尽一致。本文从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企业所持现金价值两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现金持有景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以1998-2006年之间沪深两市上市的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特征以及股权结构探讨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代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解释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其中,支持权衡理论预期的有四个因素:公司负债比率、现金流波动性、现金替代物和现金周转率。支持融资优序理论预期的有四个因素:公司规模、现金流、公司负债比率和企业投资。支持代理理论预期的有五个因素:公司规模、现金流、公司负债比率、现金流波动性和企业投资。
文章基于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来研究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与现金流风险之间的关系。基本的理论出发点足在不完全资本市场下,融资约束型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具有预防性动机,即对融资约枣企业来说,较大的现金流风险将显著地增加其现金持有量。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假设。这意味着融资约束企业具有预防性现金持有动机。在利用倾向得分理论解决了分组的非随机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后,研究结果同样支持了前述研究结论。
本文从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对我国市场化进程与企业现金持有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与所在各省市的市场化总体进程、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指数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且这个结果不随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或者样本期间的改变而改变。产生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省市的市场化进程可能并没有带来投资者保护程度的相应改善,从而使得受到较弱约束的企业代理人倾向于持有更多的易于被侵占的现金资产。
掠夺理论表明比竞争对手持有更多现金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市场业绩。本文基于现金的平均效应与区间效应探讨了现金持有量对产品市场业绩的影响。本文发现,就平均效应而言,企业在当期比竞争对手多持有现金将对下期的产品市场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就区间效应而言,现金持有量与产品市场业绩之间的回归系数呈现出随着现金持有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为了究其原因,本文进一步对现金持有量与投资支出、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检验。结果表明大量持有现金引起的过度投资是造成现金持有量-产品市场业绩区间效应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且最终也损害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本文还发现行业的竞争强度以及整体财务状态也会影响现金持有量与产品市场业绩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一种修正的相对模型来检验企业已持有的现金以及增持的额外现金的市场价值,本文发现,企业已持现金的价值存在折价,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发现每元现金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仅为0.6-0.8元左右,这可能与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持有现金有关。为了更具体的检验假设,文章在融资约束、成长机会、控制权性质(国有/非国有控股)、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层研究。在企业特征方面,实证结果表明,持有现金较少的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或者具有较高成长机会的企业在继续增持现金时,股东将对增持的额外现金给予较高的价值评价。在治理结构方面,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控制企业所持有的额外现金也具有更高的价值。在市场化进程方面,实证结果表明与当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相比,当地市场化程度更低的企业所持有的额外现金将具有更高的价值。这些实证结果与本章所建立的假设相一致,并具有一定的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