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0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响应空间技术是目前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星间/星内通信系统是快速响应卫星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星内通信一般采用点对点或总线等有线连接方式,但有线连接的方式不能实现即插即用,不利于系统的快速集成和快速测试,不能满足快速响应的需要。为此本文提出了支持即插即用的基于无线体制的星内通信系统,针对星内无线通信的特殊性,从系统结构、电磁兼容、软件协议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针对星间通信及编队的任务特点,提出了变速率的通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本文提出了基于无线体制的星内通信系统体系结构,针对各单机/部件的要求将其划分为无线通信单元以及专用功能单元两部分,通过无线通信单元实现卫星平台各专用功能单元的信息交互。针对星内无线通信体系结构以及星内通信多径、遮挡等问题,深入研究了不同通信体制下星内通信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通过优化设计确定了FSK/GFSK的调制解调方式,建立了无线通信基本单元的理论模型。采用SOC及RFIC作为核心部件,实现了无线通信的基本单元,并通过无线通信基本单元在星内环境下的通信试验,验证了星内无线通信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星内无线通信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星内无线通信存在的遮挡及多路径问题,提出了多元环形天线射频耦合通信的新方法。基于天线设计理论建立了近场射频通信模型,通过了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可靠的射频通信,解决了遮挡及多路径问题。针对无线通信的特点,研究了星内/星外无线通信电磁环境的作用机理,得出了星表为导体的情况下,星内通信和外部射频信号互不干扰的结论,并通过实际的无线通信基本单元验证了该结论的正确性,为星内/星外无线通信的信道及信息路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星内通信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针对卫星平台即插即用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动态时隙分配的无线网络通信协议。通信协议中采用了主从的工作方式,由上位机节点根据网络内节点的工作时序为下位机分配应答时隙,实现系统中各单机部件统一调度和单机部件的即插即用。对无线网络通信协议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测试表明,基于动态时隙分配的无线网络通信协议较好的解决了无线通信时碰撞的问题,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协议允许节点的自由地加入及退出网络,实现了即插即用的要求。通过试验卫星三号的在轨试验,实现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的验证。针对卫星编队过程中的执行任务期间卫星距离近、通信数据量大,而非任务期间距离远、通信数据量小的特点,再根据通信链路方程,在发射功率及信噪比不变的条件下,可实现通信速率损耗和通信距离损耗之间的交换,提出了星间变速率通信方法。针对变速率通信中射频信号检测、同步的难题,提出了视频信号积累检测方法,利用通用的射频信道解决了变速率的通信问题,简化了系统设计。变速率通信方法通过试验三号卫星进行了在轨验证,实现了400bps到250kbps的变速率通信试验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高校信访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晴雨表”的作用。但高校信访工作中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
在我国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蓬勃迅速发展,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没有正确处理环境成本的问题,导
2006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五年过渡期正式宣告结束,我国银行业也从此进入到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新纪元。众多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理所当然会引进巨额的资本、成熟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IP校园广播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功能,然后结合数字校园广播建设的实际工作,分析了当前高校对于广播系统的应用需求,说明了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其设计原
为探明氮素前移对烤烟生长发育、烤后烟质量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为试材,统一采用烟草专用肥(配合常规施肥方式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比分析氮素前移模式(伸根期追肥40%,旺长期
目前,航空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和复杂的技术,航空电子设备和相关设备可以显著提高整体性能,因此深入研究航空电子系统技术,加快航空电子系统技术的发展格外重要。本文就航空电子
从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面对当代的健康和医疗难题中能够有所作为入手,阐述了中医药学在保持中医学自身特色、发挥其特有优势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提高中医学人的文化自觉
<正> 四、大柴胡温方意及用法(附小柴胡加芒稍踢) 少阳有表复有里.少阳之表,少阳经也;少阳之里,三焦胆府也.表里并重大柴意.大柴胡治少阳病,表里并重者也.本经自病乃蕴发.此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为给我国相似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参考,分析了桂西北峰丛洼地岩溶区石漠化现状及其顺向演变和逆向演变的原因,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