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仪观察比较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与普通牵引对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波幅均值和波幅峰值的影响,初步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颈椎病的治疗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青年自愿者22人,所有自愿者均无颈椎病病史、无皮肤病史、无神经肌肉系统病史,本试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前均让自愿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试验时采用自身配对,用表面肌电图仪观察记录同一自愿者先后行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与普通牵引牵拉前、中、后的颈棘旁肌肌电信号波幅均值和波幅峰值的变化;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试验在坐立位牵引前、平卧位牵引前、平卧位牵引中、平卧位牵引后、坐立位牵引后等不同阶段对颈棘旁肌肌电信号的影响。采集的数据均以X±s(μV)表示,用SPSS V17.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左右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波幅均值及波幅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与普通牵引受试者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牵拉中均较牵拉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拉后较牵拉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拉中与牵拉前比较,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较普通牵引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试验时受试者在平卧位牵引前颈棘旁肌肌电信号较坐立位牵引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卧位牵引中左右颈棘旁肌肌电信号波幅均值及波幅峰值较平卧位牵引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左右颈棘旁肌表面肌电信号从平卧位牵引前到平卧位牵引中的下降幅度较从坐立位牵引前到平卧位牵引前的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时颈棘旁肌肌电信号下降幅度较普通牵引明显。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牵引较普通牵引对颈部肌肉有更好的松弛作用。其松弛颈部肌肉的机制为:1.牵引时让受试者处于平卧位,并将头部固定在根据人体头颅解剖结构特点设计的系统支撑架中,这使受试者颈部在平卧位时尽可能处于放松状态;2.SDS牵引本身可减少颈部肌肉的负担,从而对颈部肌肉有很好的放松作用,而周期性的缓慢过渡的一强一弱的牵引方式还可避免引起颈部肌肉的痉挛;3.SDS减压带上有特殊的传感器,可感应到来自颈部肌肉的阻力,并反馈给系统,使其对牵引力作出迅速的调整,确保颈部肌肉完全放松。综上因素,SDS牵引对颈部肌肉的放松效果较普通牵引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