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树生殖生物学及种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n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毒药树的生殖生物学和种群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是从生殖构件(花、果实和种子)和人为干扰对种群的数量特征影响这两方面进行探讨。植物的生殖构件的研究是个体水平上的生殖生态学研究,植物的开花、结实都是与此紧密相关的,围绕毒药树的生殖构件,本文对其传粉生物学、结实特性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殖对策进行了探讨。另外,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野生生物所依赖的生境在逐渐地散失,本文以毒药树种群为研究单位,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探讨了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境破坏对毒药树的影响。 1.毒药树的传粉生物学 毒药树的花序为二歧聚伞花序,花序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别,每个花序平均含10朵花。花为两性花,花开时花瓣基部有明显的分泌物。毒药树的P/O比约为720.0,依据相关标准,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在子房基部存在膨大的蜜腺,其细胞相对周围组织的细胞要小,属于非结构蜜腺。综上所述,毒药树的花部特征表现出虫媒性质。野外的观察表明中华蜂(Apis cerana)为了取食花瓣基部的分泌物而达到为毒药树传粉的目的。阴天及雨天对访花者的访花频率有显著影响。在一天中中华蜂的活动也有明显的规律,随着气温的升高,中华蜂的访问频率随之升高。毒药树的花萼形态在整个花期和果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幼果期时毒药树宿存的花萼紧包幼果,果实成熟时其花萼又完全展开,这种变化是一种适应机制,它有利于对幼果的保护和对成熟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2.毒药树的结实特性 同一种群内不同植株的果实重量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果实重量在同一种群内分布是均匀的。毒药树的果序内不同轮次果实之间的重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从第一轮到第三轮果的重量依次递减。毒药树的结籽率极低,平均每1000个果中含13颗成熟种子。毒药树成熟种子和败育种子在外形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败育的种子中未发现胚的结构,成熟的种子饱满,外形如米粒,胚乳丰富,胚的结构十分明显,这一发现纠正了100多年来分类学家对该物种种子的错误描述。 3.毒药树种群动态及人为干扰的影响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生命系统的各个等级都有明显的影响,日益严重的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地影响毒药树种群的数量特征。我们采用了基于树轮年代学(Dendrochronology)的交叉定年(Cross Dating)技术,确定了毒药树年龄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同的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并对这两个种群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年龄结构来看,严重受干扰种群的幼苗库相对不足,Ⅰ龄级个体数比例为12.7﹪,Ⅱ、Ⅲ、Ⅳ龄级个体数所占比例为80.3﹪,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未受干扰的种群幼苗库相对充足,年龄结构呈现稳定种群的特征。 从生命表来看,这两个种群的生命表也存在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严重受干扰的种群的Ⅰ龄级和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这是其幼苗库不足的一个直接反映,该种群的持续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严重受干扰种群的期望寿命随着龄级的增长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受干扰很少的种群的Ⅰ龄级个体期望寿命最高,说明其幼龄个体的生存能力处于最佳状态,种群的持续发展具有稳定的后续资源。 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表现出低龄级个体死亡率高的特征,但未受干扰的种群各龄级个体的死亡率的变化幅度较小。毒药树种群的各项特征与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及其他几种濒危植物的相关特征相似,对毒药树的保护已十分必要,除了在野外建立相应的毒药树保护点之外,在植物园中培植人工种群也是必须的。
其他文献
目前,探究不同纳米材料对聚酰亚胺(PI)基复合薄膜结构和各方面性能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掺入无机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提高PI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本文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I/TiO_2和PI/SiO_2两种类型复合薄膜,研究颗粒种类和掺杂组分对复合薄膜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掺入TiO_2和SiO_2(粒径为20nm)两种颗粒的复合薄膜,掺杂组分分别为5wt%、7w
  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金刚石以其高击穿场强,高载流子迁移率,高饱和漂移速度,最高的热导率,以及抗辐射能力强、化学稳定等特性,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继GaN之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诱发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非血流动力学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睡眠呼吸障碍(SDB)患者43例,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
本研究以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模拟血液制品,选取PRV、PPV分别作为血液制品中有包膜DNA指示病毒和无包膜DNA指示病毒,针对特定两种指示病毒PRV、PPV,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选
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A1501分离自非豆科作物水稻根际,在无铵和微好氧的条件下能将空气中氮气固定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铵,是一种潜在的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的理论
土地沙化严重影响和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全球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而被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广泛关注。因此,对沙化风险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基础。本文通过计算气象因子倾向率和GIS空间插值等方法,从1980-2012年年代际、逐年和季节三个不同的时间尺度,对晋北地区土地沙化致灾孕育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了解了该区域各下垫面因子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
受体激酶作为外界环境信号分子的受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NAi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研究基因功能的新手段。本研究利用RNAi(RNA interference)的方法初步研究水稻中两个类受体激酶基因OsCR4、OsPRK2的生物学功能。 选用pTCK303作为实施RNAi策略的双元载体。在OsCR4、OsPRK2基因的胞外域各选取一段DNA作为RNA干涉的片段,命名为OsCR4i
超宽带作为5G应用场景之一,OFDM-UWB系统作为主流的超宽带系统,备受学者们研究。UWB技术因其超高带宽,带来高速采样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在OFDM-U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