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徽两优898、丰两优香一号和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基地分别开展机插密度和氮肥三个大田试验,机插密度试验在2017年设置21万穴(D21)、23万穴(D23)和25万穴/hm2(D25)3个密度,2018年设置17万穴(D17)、19万穴(D19)和24万穴/hm2(D24)3个处理;氮密互作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三种机插密度(17万穴、19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徽两优898、丰两优香一号和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基地分别开展机插密度和氮肥三个大田试验,机插密度试验在2017年设置21万穴(D21)、23万穴(D23)和25万穴/hm2(D25)3个密度,2018年设置17万穴(D17)、19万穴(D19)和24万穴/hm2(D24)3个处理;氮密互作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三种机插密度(17万穴、19万穴、24万穴/hm2),副区为三种施氮量(0、150、225 kg/hm2);氮肥类型试验以新型缓控释肥为氮源,常规尿素作为对照,设置三种施氮量,0、150、225 kg/hm2,分别用 N0、N150、N225、N150CRNF、N225CRNF表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机插密度显著影响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p<0.05),增加机插密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则显著降低(p<0.05),但群体颖花量在中密度(19-21万穴/hm2)水平最大,显著高于高密度(24-25万穴/hm2)和低密度处理(17万穴/hm2;p<0.05),最终产量在中密度达最高,为8.39-9.86 t/hm2。中密度高产形成主要得益于加强了抽穗至成熟期的日增长速率,显著增加了分蘖成穗率,提高了抽穗后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转化率和利用率。2、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形成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中密度高施氮量(D19N225)模式下产量最高(9.76-9.86 t/hm2),其次为中密度中等施氮量(D19N150)处理,但两者之间产量差仅为2.05-2.50%。增加密度和施氮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的穗数,但穗粒数显著降低(p<0.05),总颖花量在处理间的差异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D19N225和D19N150处理收获指数(HI)最大。在低密度条件下,较低的生物量制约其高产形成,而在高密度条件下,抽穗期和成熟期生物量虽然高于中密度处理,但HI较其显著降低(p<0.05)。D19N150处理和D19N225处理的PAR截获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可能是其高产形成的生态调节因子。3、氮肥增施至225 kg/hm2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肥生理利用率(NPE)显著低于N150处理(p<0.05),NAE、PFP和NPE在D19处理最大,显著高于D24处理(p<0.05)。从氮肥和密度互作效应来看,D19N150 的 NAE、PFP 和 NPE 分别为 12.58 kg/kg、64.04 kg/kg 和27.54kg/kg,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在施氮情况下,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以D19N150最低(2.03-2.10kg),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高密高氮(D24N225)处理下最高。4、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缓控释肥处理产量较速效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42 t//hm2(p<0.05),但在高氮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0.05)。NAE、PFP、NPE和氮收获指数均以N150CRNF最高,分别依次为14.76、65.30、29.30kg/kg,54.57%。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在处理间的趋势与氮肥利用效率相反,以N150CRNF最小。经济效益评估表明,N1 50CRNF平均净收入为10143.8 yuan/hm2,较N225CRNF、N150、N225 和 NO 高出 240、1087.5、832.9、4236.4yuan/hm2。综上,密度19-21万穴/hm2,施氮量150 kg/hm2可作为安徽机插中籼杂交稻的最优氮密耦合模式;新型缓控释肥150 kg/hm2可提高产量和经济收入,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收效应。
其他文献
铁蛋白(ferritin)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铁结合蛋白,在调节铁代谢平衡,抗氧化胁迫和抗病原物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引发的血液型脓病对养蚕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病毒的入侵和复制过程都需要铁的参与,因此研究铁蛋白与BmNPV之间的互作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家蚕铁蛋白的相关功能,也期望对家蚕抗NP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全球范围内栽植的高经济效益蔬菜。番茄在高盐、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环境中会积累较高浓度的甲基乙二醛,高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而乙二醛酶系统正是高效去除甲基乙二醛的代谢途径,其中的乙二醛酶Ⅰ经前人研究发现是整个乙二醛酶系统中控制清除甲基乙二醛速率的关键酶。目前关于番茄乙二醛酶系统研究的报道还鲜有耳闻。通过前期研究,我们获得了过表达番茄SlGL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可逆,高温热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并且热害发生的时间大有提前的趋势,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我国夏玉米的生产带来伤害。本研究通过对玉米进行40℃的连续高温处理,测定黄早4、8112、478和旅9宽的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变化;对玉米、拟南芥、水稻进行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筛选出玉米中可能参与胁迫反应的W
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草药,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茋类、多糖类、氨基酸等。生物碱作为潜在抗肿瘤化合物,往往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石斛中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成分,但在抑制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开发石斛中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生物碱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研究石斛对胃癌细胞的
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重要的水溶性色素,具有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辐射、抗菌和病原感染的功能。外源激素和病原菌等均可刺激植物积累花青素。然而,真菌诱导植物花青素所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明确。本论文首先筛选了可诱导拟南芥积累花青素的真菌;通过添加外源激素及其相应的信号途径抑制剂对拟南芥花青素积累的影响,判断其中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利用外源激素及其相应的信号途径抑制剂对MBW三联复合体突变体花青素
新建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在生产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杂草的防治。传统的人工除草具有费时、费力、费工的缺点,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的需求。化学除草剂除草虽然具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存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探究不同的生态控草模式对茶园杂草高效安全的防治以及对茶园土壤理化特性、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试验以清耕处理的茶园为对照,在茶园行间覆盖黑色
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极为丰富的种质资源。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对本地的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蕴藏着丰富的优质和抗性基因,充分了解和掌握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茶树育种和优异资源的挖掘极为重要。河南省是我国江北茶区的主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但相对于其他茶区,河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很少。本实验对河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叶片
蛋黄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脂,怀疑长期食用蛋黄可能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本试验旨在研究食用蛋清或蛋黄对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血脂、大脑神经元发育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选取63只18日龄SD大鼠,平均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适应性喂养一周后,组1至组6分别饲喂添加含1.6%、4.0%、7.2%蛋黄基础日粮以及添加2.8%、7.2%、13.2%蛋清基础日粮,组7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