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套科学的价值体系,从俄国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方意识形态,指引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并在这一过程中升华为无数中华儿女奉行的价值信仰。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在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信仰主体坚定不移地相信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人类社会理想样态终将实现,通过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舍生忘死地投身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发展等成为时代要素,并由此催生了工具主义和物质主义,加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可行产生了困惑和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由现实问题出发,本文试图找到一条能够解决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道路,在上溯历史的过程中,从延安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方法举措中看到了希望。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构建分析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框架,发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教育、大生产和整风运动,以及大众传媒和文学艺术等形式实现对干部民众的有效规训,将广大干部民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聚合。反观当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和延安时期存在某种相似性,即同样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社会同样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变革,全国范围内的社会思想同样纷繁多元,同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特定的时代主题进行社会实践。因此,文章最后通过比照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具体举措,对其进行了经验总结。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人心,凝聚全体干部军民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开展革命事业,在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高效和强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通过权威强制、组织化控制、政治动员、经验习染等规训手段,在思想上统一了全体干部军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传播。在总结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成功经验后,文章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当代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全民认同的建议,即从高级干部自身出发,逐步加强对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经济、切实改善民生以赢得人民的政治认同;推进理论创新,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空间;通过组织系统、传播载体灌输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在国际上争取舆论话语权,在更广范围内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