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ghy,TEG)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阻断时间、肝素作用时间、CPB时间、年龄、维生素K1的使用天数、换瓣个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CPB前后红细胞压积等各因素分别对患者CPB前后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控制心脏术后非外科性出血及完善TEG对心脏术后输血的指导提供参考,以减少再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就诊的55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中有4例患者的TEG出现明显异常,予以排除。对剩余51例患者的TEG各数据行箱线图发现3组异常值(均为极值),予以排除。对剩余48例患者各数据行进一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非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成年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在气管插管全身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由主任医师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于深静脉置管后CPB前及CPB后输注鱼精蛋白前5min取静脉血用肝素酶杯行TEG检测,同时行血气分析检测。根据有无CPB的参与分为两组(I组于深静脉置管后CPB前采血,II组于CPB后输注鱼精蛋白前5min采血),分别记录2组TEG参数值:R值即是从TEG检测的起始点到纤维蛋白开始形成的时间,亦称潜伏时间,正常范围2-8min;K值即是从纤维蛋白开始形成到振幅达到20mm所用的时间,亦称血凝块时间,正常范围1-3min;Angle角即是在TEG曲线中最大弧度处作切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正常范围55-78°。对所收集数据行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比分析BMI、年龄、肝素作用时间、阻断时间、CPB时间、换瓣个数、术前Vit K1使用天数及CPB前后红细胞压积对患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情况。结果:(1)CPB前TEG各指标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1)R值与术前维生素K1使用天数、术前红细胞压积、BMI及年龄成负相关,其中以红细胞压积的影响为最主要。(2)K值与术前红细胞压积及年龄成负相关,其中以术前红细胞压积的影响为最主要。(3)Angle值仅与年龄成正相关。(2)CPB后TEG各指标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1)R值与阻断时间、肝素作用时间及换瓣个数成正相关,其中以阻断时间的影响为最主要。(2)K值与换瓣个数及CPB时间成正相关,其中以换瓣个数的影响为最主要。(3)Angle值仅与CPB时间成负相关。(3)CPB前后TEG各指标值变化幅度的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1)R值变化幅度与术前维生素K1使用天数及BMI成正相关,其中以术前维生素K1使用天数的影响为最主要。(2)K值变化幅度与术前维生素K1使用天数及BMI成正相关,其中以术前维生素K1使用天数的影响为最主要。(3)Angle值变化幅度与术前维生素K1使用天数、BMI及年龄成正相关,其中以BMI的影响为最主要。(4)各相关因素对应的TEG指标值的相关性分析:(1)换瓣个数与CPB后R值及CPB后K值相关性显著,且与CPB后R值相关性更高。(2)术前维生素K1使用天数与CPB前R值、CPB前后R值变化幅度、CPB前后K值变化幅度及CPB前后Angle值变化幅度相关性显著,且与CPB前后R值变化幅度相关性更高。(3)CPB前红细胞压积与CPB前R值及CPB前K值相关性显著,且与CPB前R值相关性更高。(4)BMI与CPB前R值、CPB前后R值变化幅度、CPB前后K值变化幅度及CPB前后Angle值变化幅度相关性显著,且与CPB前后Angle值变化幅度相关性更高。(5)年龄与CPB前R值、CPB前K值、CPB前Angle值及CPB前后Angle值变化幅度相关性显著,且与CPB前Angle值相关性更高。(6)阻断时间仅与CPB后R值相关性显著。(7)肝素作用时间仅与CPB后R值相关性显著。(8)CPB时间与CPB后K值及CPB后Angle值相关性显著,且与CPB后K值相关性更高。结论:(1)CPB因素(换瓣个数、阻断时间、肝素作用时间及CPB时间)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患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远大于自身因素(年龄、BMI、红细胞压积)及术前人为干预因素(术前维生素K1的使用天数),且能极大程度的弱化自身因素及术前人为干预因素的影响程度。但从总体而言,CPB因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患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程度在临床上尚可接受。(2)维生素K1的使用仅能改善患者CPB前的凝血功能,对凝血物质的保护无明显作用,甚至有可能加重CPB术中凝血物质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