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评价双源CT灌注成像对反映周围型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胸部X线平片或CT平扫发现肺部肿块并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后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7岁,平均58.01岁。将图像传至SIEMENS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计算靶层面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最大斜率法获得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等灌注参数及灌注图像。30例病理标本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标记生物素链亲和素法)染色后进行微血管密度(MierovesselDnensity,MVD)计数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情况。分析周围型肺癌双源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比较周围型肺癌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MVD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肺癌VEGF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p<0.05)。(2)不同分化程度周围型肺癌与MVD及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3)周围型肺癌的MVD、VEGF与CT灌注参数值BF、BV呈正相关;与MTT之间无相关性,与TTP之间呈负相关,MVD与PS无相关性,VEGF与PS呈正相关。与MVD及VEGF具有相关性的CT灌注参数中以BF的相关性最高。(4)不同组织学类型周围型肺癌的CT灌注参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VEGF在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周围型肺癌之间有差异,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周围型肺癌之间无差异。双源CT灌注成像可评价周围型肺癌微血管生成,在活体评价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