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27例DCM患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分析,了解DCM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对DCM患者伴心律失常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127例(男87例,女40例)平均年龄在50.7±12.8岁的DCM患者按照心功能分为:心功能II级30例、心功能III级28例、心功能IV级69例三组;按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为:<60mm24例、60~70mm60例、>70mm43例三组;按照入院时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39例和非感染组88例,分别统计各组单纯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复合心律失常发生率。按照入院后是否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严重组75例和非严重组52例;按照是否伴有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27例和非房颤组10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LVEF、左心房(心室)内径进行比较。结果:1.127例DCM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0%,患者可伴发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2.室性心律失常在心功能III级、 IV级患者发病率较高,心功能IV级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于心功能II、III级,心功能III级组高于心功能II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心功能IV级患者单纯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心功能II级,P<0.05;心功能IV级患者多发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心功能II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Dd<60mm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LVEDd>70mm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VEDd60~70mm、>70mm组较<60mm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4.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较对比组LVEF降低,而LVEDd增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较非房颤组LAEDd增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和心功能无差异。5.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多发,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多发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越差,越容易发生多种心律失常;2.DCM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功能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相关,患者心功能越差和左室内径越大,越容易伴发室性心律失常;3.DCM房颤的发生与左房内径相关,而与年龄无明显关系,房颤患者的LAd明显增大;4. DCM发生心律失常与感染有关,感染易诱发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