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胰腺癌的MSCT(多层螺旋CT)诊断依据、胰周围血管受侵犯的术前分级及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探索不同的MSCT血管侵犯判断标准,初步建立胰腺癌血管侵犯的MSCT评价标准。二、初步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l9-9)含量与胰周血管受侵犯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收集有完整术前MSCT和血清肿瘤标记物Cal9-9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SCT所示的胰腺癌肿块与胰周血管之间的关系,把血管周径受累及范围分为5级(0~4级)、血管变形狭窄程度分为5级(0~4级),再结合受累血管的长度(≥20mm或<20mm)预设五组指标对血管侵犯进行判断,分别前瞻性评估胰周血管受侵犯与肿瘤的可切除性。再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别计算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阴性、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各组之间判断结果的差异,用配对四格表McNemars x<2>进行检验。
依据MSCT发现区域淋巴结的数目、直径及有无融合现象对淋巴结情况分五级(0~4级),并与获得的淋巴结是否转移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用Pearson x<2>检验淋巴结MSCT分级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依据胰周血管受侵犯的手术病理结果,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含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断其在诊断血管受侵犯中性能。
结果
66例手术患者中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细胞癌50例、腺泡细胞癌1例、腺泡一内分泌癌1例、小细胞癌1例,手术确诊13例。肿块位于胰头44例、胰体尾22例,肿块平均直径40mm。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30例,胰体尾切除17例,内引流术17例,剖腹探查术2例。术中探查无血管侵犯34例,发现血管侵犯32例。66例中MSCT增强扫描胰腺期发现低密度肿块63例,等密度肿块3例。胰腺癌伴肝转移7例,其中MSCT发现4例;腹腔种植性转移3例,其中MSCT发现1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MSCT第一组标准(血管周径受累及范围≥3级、或血管变形狭窄累及程度≥2级、或血管周径受累及范围=2级且血管受累长度≥20mm)在判断血管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假阴性、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94.12%、92.42%、9.40%、5.88%、93.55%、91.43%。第二组、第三组及第五组虽然在准确性上与第一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它们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率均比第一组高。第一组与第四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四组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大大低于第一组。本组胰腺癌切除标本的区域淋巴结病理检查或术中淋巴结活检病例共50例,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21例,淋巴结MSCT五级分类与淋巴结病理阳性无统计学差异(x<2>=4.301,P>0.05)。
65例有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含量资料(血管无侵犯33例,血管受侵犯32例),全组平均值433.02 U/ml。Ca19-9在33例血管无侵犯组的平均值为335.79U/L(范围0.60~1000U/L),标准差377.98U/L;在32例血管侵犯组533.29U/L(范围4.00~1000U/L),标准差406.85U/L。依据血清Cal9-9含量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p值>0.05。
结论
1.利用MSCT进行胰腺癌侵袭周围血管的周长、管腔狭窄程度、累及血管的纵长评价胰腺癌的可切除性,得到了与临床较一致的结果,即用第一组:MSCT指标,获得了较好的假阳性、假阴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胰腺血管侵犯判断的标准,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2.初步结果表明MSCT对探测肝、腹膜的微小转移灶和评价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方面仍有限度。
3.初步结果表明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浓度可能与胰腺癌是否侵犯胰周血管及肿瘤的可切除性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