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路桥与建筑复合减震结构的试验与数值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架路桥在城市中的建设也与日俱增。因此,充分利用城市高架路桥下部的空间,能够有效地节省土地资源,同时,合理的高架路桥与下部建筑结构与的组合也可以达到对桥梁和建筑复合结构减震的效果。本论文旨在提出高架路桥和建筑复合减震结构体系,并针对这种体系进行相应的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制作了厚层橡胶支座,并对该支座的力学性能做一定的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厚层橡胶支座完成了伪静力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测定了厚层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研究发现小型厚层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与传统的叠层橡胶支座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区别。  (2)提出了高架路桥与建筑复合减震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按照量纲相似理论设计了高架路桥与建筑复合减震结构钢框架模型结构,在 MTS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机上进行了多种地震波不同输入加速度峰值的模拟地振动台试验,取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了复合减震结构在水平方向具有较理想的减震效果,在竖向的减震效果不明显。  (3)采用通用计算分析软件 ANSYS程序对高架路桥与建筑复合减震结构体系进行了地震反应数值分析,重点分析了复合减震结构中的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并与普通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验证了复合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
其他文献
土木工程结构,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结构与海洋平台等,在其长达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服役过程中,环境侵蚀、材料老化、交变荷载的疲劳效应、人为或自然的灾变效应等因素
在电力系统的输变电设备中,开关设备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关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电力质量。其中绝缘性能与结构强度性能对开关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有效地提高开关设备的绝缘性能及机械强度性能已经成为今后开关设备的一个研究重点。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与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了可能。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新型真空断路器的电场分布计算和开关柜结构抗震可靠性的分析与
目前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为实现变换器高频高效率地运行,PWM软开关技术被广泛地采用。移相式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全桥PWM DC-DC变换器适用于中、大功率的场合。本文对移相式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全桥PWM 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基于全桥PWM 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对ZVZCS全桥PWM 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拓扑结构进行综合讨论,综合比较几种具有代表性的ZVZCS全桥PW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机动车辆得到迅速发展,其排放的尾气己造成城市空气严重污染,一些城市相继制定法规限制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的使用来保护环境。于是发展绿色交通工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电动车具有轻便、无污染、低噪音和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比较理想的交通工具。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可靠性高、能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高效运行、而且坚固耐用,适合于在恶劣条件下应用等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合于车辆负
日益严峻的环保与能源问题促使了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环保、出行成本低的特点决定其必将成为未来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电动汽车充电质量将影响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的关键技术。大规模的无序充电将改变电网的负荷特性及给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带来危害,注入谐波到电网和降低电网的电能质量。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以及分布式负荷接入电网,其接口大都是以电力电子器件为主,传统电力电子变换器缺乏旋转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粉厂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小麦入磨前水分的测量与
随着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装置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装置大量接入配电网,网络中的功率流向发生了改变,配电网的监控和优化变得更加困难,如何对配电网实施大范围的实时监测和状态估计显得越发重要。目前配网中采用的电流互感器大多昂贵且不易大量配置,亟需一种适用于配网监测、动态估计以及优化调度的电流传感器。针对这种情况,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分析空心线圈感应电压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用于配电网架空线路的非接
本文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数值研究了椭球粒子在三种简单流动中的运动问题,包括椭球粒子在平板Couette流中的转动问题、无限长竖直管道内的沉降模态以及在Poiseuille流中的运
随着电力推进技术发展的前景日益广阔及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船电力推进中交流电力推进占主导地位。目前广泛应用的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技术有恒压频比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